彷彿兩次在歐洲發生的世界大戰還不夠,一場烏羅斯·利普甚切克 (Uroš Lipušcek) 寫道,日益分裂的歐洲正在透過軍事化和對俄羅斯的過度恐懼來尋求統一。
By 烏羅什·利普甚切克
in 斯洛文尼亞盧布爾雅那
財團新聞特刊
T俄羅斯人來了,歐洲正在準備戰爭。
歇斯底里情緒席捲了整個大陸。
政治菁英們正在傳播這種觀點,他們聲稱歐洲的和平不再是理所當然的。
“「永不再犯」這句口號如今已被人們遺忘。 好像在歐洲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還不夠。
這是從5月XNUMX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特別峰會上得出的唯一可能的評估,在這次峰會上,歐洲的重新軍備和新一輪軍事化成為日益分裂的歐盟團結起來的原因。
同時,主流媒體也盡力煽動戰爭的呼聲。 太陽 英國小報 大聲地 週一: ”歐洲局勢緊張: 英國計劃在烏克蘭部署軍隊‘多年’,而法國則‘動員平民’,因為普丁的走狗發出了令人不寒而慄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威脅。 “每日電訊報” 宣布 英國和法國聯合反俄,使得《協約國》——1904 年的一項條約重新生效,結束了英國和法國之間長達數世紀的對抗。以及 “世界報” 週二頭條 吹喇叭“歐洲領先的導彈製造商轉向戰爭經濟。
即使在斯洛維尼亞,上週六的頭版 DELO一家主要報紙聲稱,“在美國和俄羅斯的壓力下,歐洲重新武裝可能是對歐盟最好的事情。它將成為一支力量。”
歷史證明,單純的武力從來不會帶來和平。
美國和俄羅斯都沒有強迫歐洲重新武裝。以武力手段實現的和平會產生所謂的強迫和平或消極和平,這種和平遲早會演變成戰爭。這正是聲稱俄羅斯威脅和平的歐洲菁英所走的路線。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至少表面上宣揚合作與和平。現在,它在一百年裡第三次選擇動員和戰爭作為實現統治的方式,最新版本的方式稱之為「和平」。
為了防止真正的和平,主流媒體的批評聲音被壓制。相反,歐洲政客們卻熱衷於引導歐洲大陸盲目地走向戰爭。
根據美國著名歷史學家芭芭拉‧塔奇曼的評估,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所發生的情況。
就烏克蘭戰爭而言,美國總統川普似乎已經意識到了這種危險,儘管他一向自相矛盾、難以預測,而且經常挑釁。
歐洲不需要共同軍隊

5 月 XNUMX 日,德國最有可能出任下一任總理的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基督教社會聯盟 (CDU/CSU) 議會黨團主席弗里德里希·梅爾茨 (Friedrich Merz) 在布魯塞爾與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 (Mark Rutte) 會面。 (北約/Flickr/CC BY-NC-ND 2.0)
與他的前任喬·拜登相比,他似乎正在為這片舊大陸的和平而努力。從這個角度來看,北約已經過時了。美國退出戰後控制西歐的聯盟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北約已經處於解體進程中。華盛頓已決定,該組織創始章程中關於潛在在烏克蘭部署歐洲維和部隊的集體防禦第五條(如果有的話)將不適用。
在美國撤軍並導致北約解體後,歐洲並不需要建立新的軍事同盟或歐洲共同軍隊。
後者將以共同的歐洲聯邦國家的存在為前提。誰來決定戰爭或和平?誰來指揮它、用什麼語言?這些問題可能會重新引發法德之間的競爭。
法國總統馬克宏已經表示,設想中的歐洲軍隊可以在未經俄羅斯許可的情況下部署到烏克蘭。那麼它將不再是一支需要雙方同意的維和部隊,而是與烏克蘭共同交戰,而俄羅斯曾警告說,這將是公平的。
獨立國家
歐洲不需要一支共同的歐洲軍隊。歐盟必須繼續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聯盟。
它需要一個新的安全架構,在相互信任和共存的基礎上確保所有國家的和平與安全。這也包括俄羅斯,它曾經是、現在仍然是歐洲國家。
如果德國政治人物繼續執行150年前鐵血宰相奧托·馮·俾斯麥的外交政策(他透過外交證明,只有與俄羅斯建立穩定的關係才能實現歐洲的和平),20世紀的歷史或許就不會那麼血腥。
但有望出任新一任德國總理的弗里德里希·梅爾茨卻忘記了這一點,他預見到德國軍國主義將在反俄的基礎上復活。
當今歐洲面臨的根本安全問題是,在烏克蘭軍事勝利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之後,俄羅斯是否真的在準備分階段對歐洲發動軍事行動,正如歐洲主要政治人物所聲稱的那樣.
例如,一些德國將軍說俄羅斯最多將在三年內進攻歐洲。歐洲鷹派人士預測,俄羅斯軍隊將首先進攻波羅的海國家,然後是波蘭和羅馬尼亞,接著是前蘇聯、現已獨立的共和國。
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弗拉基米爾·普丁正在策劃這樣一項自殺政策。面臨人口大幅下降的俄羅斯既不具備解決此問題的人力、軍事和經濟實力。
保護俄羅斯少數民族權利
另一方面,從前蘇聯解體而來的新國家,特別是波羅的海國家,應該確保其國家中的俄羅斯少數民族得到充分的保護和權利,這是與莫斯科實現正常化關係的先決條件。
在拉脫維亞,俄羅斯裔公民 拒絕 官方旅行證件,並且必須攜帶國際證件旅行。這無疑是無法接受的歧視。
無論我們如何解讀,烏克蘭戰爭主要都是北約擴張的結果,也是美國新保守派(其中大多數屬於民主黨)試圖從戰略上削弱俄羅斯的結果。
川普意識到繼續這樣的政策將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因此他試圖從根本上改變美國的外交政策。中國已經取代俄羅斯,成為美國政界眼中的主要對手。
德、法、英(從側門重返歐盟)領導人因跟隨拜登政府對俄發動經濟戰而損害了本國經濟,如今正試圖透過敲響軍鼓來解決本國經濟和政治問題。
德國豹式坦克將取代大眾汽車,因為德國汽車產業已經屈服於中國的競爭。透過這種方式,德國有望恢復其衰退的經濟實力,就像美國在二戰期間憑藉其軍事工業的全面發展才擺脫大蕭條一樣。
新任德國總理似乎有意實施這項方案。另一方面,面臨經濟急劇衰退的英國,則試圖透過延長戰爭從烏克蘭攫取巨額利潤。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和現任總理肖爾茨於 15 月 XNUMX 日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的儀式,慶祝雙方團結與合作。 (MSC 供圖,Steffen Boettcher)
這就是英國政府與烏克蘭簽署百年合作協議的原因。與此同時,馬克宏試圖透過轉移人們對俄羅斯對歐洲和法國的虛假威脅的注意力來換取國內政治和平。
屬於這個國家集團的是日益激進的波蘭,它正試圖建立歐洲最強大的軍隊,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與德國的摩擦。
歐洲國家不應該在沒有美國參與的情況下,在北約發生徹底改變之後進行新的軍事化,而應該求助於冷戰期間為防止烏克蘭等衝突發生而成立的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
歐安組織在烏克蘭有中立觀察員,但如今幾乎被遺忘,或者更確切地說,沒有任何重大影響力。外交與和平解決衝突已被遺忘。
莫斯科與布魯塞爾或其他歐洲國家首都之間已有三年多沒有任何接觸或對話。歐盟外交政策代表、前愛沙尼亞總理卡婭·卡拉斯和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是歐洲主要的戰爭販子。
卡拉斯、馮德萊恩和美國副總統 JD Vance 二月在巴黎出席人工智慧會議。 (歐盟/維基共享資源/CC BY 4.0)
例如,歐盟委員會決定,歐盟將投資高達 800 億歐元用於軍事化,而不是義大利金融家馬裡奧·德拉吉在其最新報告中提出的發展。歐盟日益成為一個由非民選官員管理的專制組織,與民主基礎背道而馳。
歐洲只有與俄羅斯恢復對話才能成為一個自主的戰略力量,而不是乞求美國政客將其納入結束烏克蘭戰爭的談判。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和平締造者傑弗裡·薩克斯認為,歐盟的外交和地緣政治已經墮落到了幼稚的水平。如果歐盟想成為一個獨立的政治力量,它必須先退出北約(在美國退出之前),與俄羅斯重建政治對話,並與中國恢復合作。
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全球體系中保持戰略自主。否則,歐洲將成為大國新一輪利益劃分的對象,這將意味著歐盟的終結。
北約的解體也將是宣布歐洲成為無核武區的絕佳機會,這意味著法國和英國必須放棄核武。
目前這還只是假象。在歐安組織框架下,烏克蘭戰爭結束後,歐洲應先在國家間建立至少最低限度的信任,並啟動削減常規武器的談判(此類談判早在多年前中歐就已在進行)。
俄美雙方應取消明年在德國部署中程飛彈的計劃,重建軍事領域的合作。
不幸的是,當今的歐洲政治菁英還沒有能力實現如此徹底的轉變。歐洲迫切需要一個新的維利·布蘭特甚至赫爾穆特·科爾,以及新的東方政策。
在斯洛維尼亞國內,政治人物應該按照斯洛維尼亞憲法所規定的和平政策行事,採取中立立場,而不是盲目跟隨歐洲鷹派走向深淵。
烏羅什·利普甚切克, 斯洛維尼亞電視記者, 是 6月份歐洲議會選舉的「和平候選人」。
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可能反映也可能不反映 財團新聞。
歐洲是世界愚蠢行為的中心。
您認為這與最初由美國中央情報局安插這些「歐洲」領導人的美國相比如何? (故意加引號)
難道沒有這樣一句話:「好事成三」嗎?兩次世界大戰……還有一次。多麼美好的未來。
世界上有理智的政治人物嗎?我只能認為他們只佔很小的比例,而且沒有一個在西半球。
中國人在這一點上似乎是最理智的
中國環球時報最新一期日報刊登了習近平新民主主義著作譯者的訪談。
中國基於三個 C
合作協商共識
西方也有三個 C
競爭 對抗 衝突
我覺得這是解釋我們今天處境的絕妙方式
誰從戰爭狂熱和恐俄情緒中受益?否則,統治的政治機構可能會被趕下台,當然還有軍工複合體。歐洲人民最好拒絕戰爭販子並將他們打發走。我擔心的是,他們的思想已經習慣接受這樣的觀念: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俄羅斯想要戰爭,但這是一個有害的謊言。人們是否真正了解俄羅斯高超音速飛彈襲擊他們的城市會是什麼感覺?當然不會。
永遠不要為川普說的或做的任何事情賦予積極的動機。他總是敲詐別人以賺錢和/或滿足他幼小的自尊心。我懷疑他在讓歐盟和英國跪倒在他腳下,並親吻他的屁股以獲得支持。拜登將歐盟與其廉價能源切斷,隨後又通過破壞北溪輸油管道為這種切斷的聯繫“畫上了句號”,這已經削弱了歐盟經濟的大部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連德國人都愚蠢到跟風。但他們可能試圖對蘇聯 70 年前在擊敗德意誌第三帝國過程中發揮的巨大作用進行報復。
但始終要認識到川普任何自私行為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結果。
英美二戰敘事在多大程度上允許這樣做?我的意思是,有人告訴我,其中一些精英曾在美國和英國接受教育,而美國在二戰期間倖免於難。
這裡的觀點很好。恐懼政治始終是政客強而有力的動員工具。它還發揮許多其他作用:它轉移了人們對大多數歐盟國家經濟狀況下滑和其他國內問題的注意力。它為英國、歐洲和美國的軍火工業提供服務。這進一步疏遠了西歐和俄羅斯。這也為西方石油巨頭服務,迫使它們從美國購買更昂貴的液化天然氣。歐洲諸侯國陷入「瘋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波蘭等極端仇俄國家妄想成為軍事強國並懲罰俄羅斯,但它們卻不具備這樣做的經濟基礎。簡而言之,歐盟已經陷入困境,如果這種荒謬的情況持續下去,它可能不會持續太久。
這些錢從哪裡來?社會服務和健康狀況下降?
“…俄美雙方應取消明年在德國部署中程導彈的計劃,重建軍事領域的合作…”
我同意,但 1 年廢除《中導條約》的是 DT2019 政權,而不是俄羅斯。讓我們在此給予應得的讚揚。和往常一樣,DT1 制度給出的理由完全是胡說八道。俄羅斯的一些朋友,嗯?美國不想要“和平”,歷史的先例很清楚。
「這也包括俄羅斯,它曾經是、現在仍然是歐洲國家。” – 很高興看到有人意識到了這一點,即使文章始終將歐洲與歐盟(和英國)混為一談。
“卡拉斯、馮德萊恩和美國副總統 JD Vance 在人工智慧會議上”
這三個人只能參加人工智慧的會議,因為他們明顯缺乏自然智慧。
“戰爭狂熱席捲歐洲。”
這也許是狗咬人新聞頭條的極致版本嗎?或者,捫心自問,列出歷史上「戰爭狂熱」沒有席捲歐洲的時期不是更容易嗎?那時希臘人處於巔峰狀態嗎?但是,自羅馬帝國以來,「戰爭狂熱」沒有席捲歐洲的時代難道不罕見嗎?
「防禦外敵的手段,在國內一直是暴政的工具。羅馬人一聽到叛亂,就發動戰爭,這是一條不變的準則。在整個歐洲,軍隊以防禦為藉口,奴役人民。”
- 詹姆斯麥迪遜,制憲會議領導人和美國總統,他的支持率遠低於 47。
西方對抗東方的觀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臘人與波斯人作戰的時候。
是的,後來羅馬帝國區分了講拉丁語的西方,講希臘語的東方;後來帝國分裂為東西方。 1054 年,拉丁羅馬天主教西部和希臘拜占庭(東正教)之間發生了大分裂。這種宗教/文化分界線大致上仍然有效。許多人仍認為東方是「落後、暴力、專制」的,西方是「文明、自由、民主」的。西方長期以來對東方抱持敵意。 (參見:東方主義)這是一個非常方便的集體誤解,可以用來重新點燃負面描述並凸顯政治虛偽。
不幸的是,他們並不中立,但據稱向烏克蘭提供了目標數據。因此,儘管歐安組織作為一個組織受到了嚴重損害,人們仍然可以在其原則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尤其是 1990 年 巴黎憲章。網址:hxxps://www.osce.org/files/f/documents/0/6/39516.pdf
那麼這是終結的開始嗎?我原本以為,美國及其無知、愚蠢、被洗腦和傲慢的人民——或者志同道合的以色列應該受到指責。
美國和以色列很可能仍要承擔責任——它們在各自的程度上造成了歐洲目前所處的困境。儘管美國和以色列言辭激烈,但沒有一個歐洲國家真正獨立於這兩個國家。
傑弗裡·薩克斯表示,「歐盟外交已經墮落到幼稚的水平」。沒有人能說得比這更好。我對歐洲「民主國家」過去五年來選舉/任命的無能之人感到非常震驚。我將僅列舉其中的幾個名字,其中有很多可以列出。馮德萊恩、斯托爾滕貝格、呂特、鮑里斯·約翰遜、特拉斯、蘇納克、斯塔默、肖爾茨、馬克宏、卡拉斯。一個又一個半瘋狂的戰爭販子。
所有這些都與 WEF 和/或貝萊德有關。
是的,同意。回顧過去,英國和美國最近都出現了真正的政治替代方案,傑里米·科爾賓和伯納德·桑德斯,在過去也許能提供一定程度的理智和平衡。然而,這些組織和其他類似的組織卻被有組織、有資金的右翼勢力以人為方式、系統性方式和短時間摧毀了。柯賓被武器化的「反猶太主義」所吸引,而桑德斯則被美國民主黨所吸引,他們更希望川普入主白宮。這就是金錢與腐敗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產生的腐蝕作用。人類的任何希望看上去都來自東方,而不是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