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成長,但只有社會運動才能帶來進步

分享

維傑·普拉沙德 (Vijay Prashad) 寫道,以人類和地球福祉為中心的未來不會自行實現。它只會從有組織的社會鬥爭中出現。

Han Youngsoo,韓國,「韓國首爾」1956-1963。

By 維杰·普拉莎(Vijay Prashad)
三洲:社會研究所

I2023 年 XNUMX 月,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 (UNCTAD) 出版 它的年度 貿易和發展報告。報告中沒有什麼令人大吃一驚的地方。

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速度持續下滑,且沒有反彈跡象。繼 6.1 年疫情後小幅復甦 2021% 後,2023 年經濟成長降至 2.4%,低於疫情前水平,預計 2.5 年將維持在 2024%。 

貿發會議表示,全球經濟正在“以‘失速’速度飛行”,所有常規指標都表明世界大部分地區正在經歷衰退。

三大洲社會研究所的最新筆記本, 蕭條中的世界:馬克思主義危機分析質疑使用「衰退」一詞來描述當前形勢,認為它充當「旨在掩蓋危機真實性質的煙幕彈」。 

相反,筆記本解釋說,“我們今天正在經歷的長期而深刻的危機是……一場大蕭條。” 

世界上大多數政府都使用傳統工具試圖透過成長擺脫大蕭條,但這些方法為家庭預算帶來了巨大成本,而家庭預算已經受到高通膨的嚴重打擊,並限制了改善就業所需的投資前景。 

作為貿發會議 筆記,央行「將短期貨幣穩定置於長期金融永續性之上。這一趨勢,加上大宗商品市場監管不力以及對不平等加劇的持續忽視,正在破壞世界經濟。” 

我們在巴西的團隊在最近推出的“資本與階級的金融研究 (資本的金融化與階級鬥爭),我們的葡萄牙期刊第四期 全球南研究雜誌 (全球南方研究雜誌).

然而,這條規則也有一些例外。貿發會議 項目 20 年,G2024 國家中有 XNUMX 個國家將實現更好的成長率:巴西、中國、日本、墨西哥和俄羅斯。 

這些國家之所以成為例外,有不同的原因:例如,據貿發會議報告,在巴西,“大宗商品出口的蓬勃發展和豐收正在推動經濟增長”,而墨西哥則受益於“不太激進的貨幣緊縮和新資本流入」。2021年和 2022 年東亞出現的瓶頸引發了投資建立新的製造能力。” 

這些國家的共同點似乎是,他們沒有收緊貨幣政策,而是利用各種形式的國家幹預來確保對製造業和基礎設施進行必要的投資。

Farhan Siki,印度尼西亞,“雅典學院市場評論”,2018 年。

經合組織的 經濟展望11 月發布的報告與貿發會議的評估一致,顯示「全球成長仍然高度依賴快速成長的亞洲經濟體」。 

經合組織估計,未來兩年經濟成長將集中在印度、中國和印度尼西亞,這三個國家的人口合計佔世界人口的近40%。 

在最近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評定 埃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在題為《中國絆倒但不太可能倒下》的文章中寫道,“過去三十年中國的經濟表現一直非常出色。”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事務部前負責人普拉薩德將此表現歸因於國家對經濟的大量投資以及近年來家庭消費的成長(這與經濟成長有關)。 消除赤貧). 

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經合組織的其他成員一樣,普拉薩德對中國如何能夠如此快速成長感到驚訝,「沒有經濟學家認為對成長至關重要的許多屬性——例如運作良好的金融體系、強大的製度框架、市場導向經濟和民主開放的政府體系。” 

普拉薩德對這四個因素的描述是受意識形態驅動且具有誤導性的。例如,在房地產危機引發大西洋兩岸銀行業危機之後,很難認為美國金融體系“運作良好”,或者考慮到大約$36萬億 — — 或全球流動性的五分之一 — — 位於非法避稅天堂,沒有任何監督或監管。

數據向我們展示的是,一些亞洲國家正在快速成長,其中印度和中國處於領先地位,而後者的經濟持續快速成長期至少是過去30年來最長的。

這是無可爭議的。人們爭論的焦點是如何解釋為什麼中國特別是經歷瞭如此高的經濟成長率,它如何能夠消除極端貧困,以及為什麼它在近幾十年來一直在努力克服社會不平等的危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經合組織無法對中國做出適當的評估,因為他們拒絕— 從頭開始 ——中國正在開闢一條社會主義新型道路。這符合西方未能更廣泛地理解南半球發展和不發達的原因。

在過去的一年, 三洲:社會研究所 與一直試圖了解他們的國家如何擺脫「不發達的發展」循環的中國學者進行了接觸。

作為這個過程的一部分, 三洲 與中文期刊合作 文化縱橫 製作國際季刊,收集中國學者在各自主題上的專家著作,並讓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聲音與中國對話。

前三期著眼於世界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站在國際新秩序的門檻上「 三月;中國幾十年來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追求(“中國從極端貧窮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路”,六月,以及中國與非洲的關係(“「一帶一路」時代中非關係,「 在十月)。

最新一期「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的中國視角」 12 月,追蹤全球社會主義運動的演變並試圖確定其方向。

本期《中國日報》中文版編輯楊平 文化縱橫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化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名譽所長潘世偉認為,社會主義歷史新時期正在形成。

對楊和潘來說,這種新的社會主義「浪潮」或「形式」隨著19世紀歐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以及20世紀許多社會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激發的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而開始出現。 197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時期。 

他們認為,透過漸進的改革和試驗過程,中國已經發展出了獨特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兩位作者都評估了中國如何加強社會主義制度以克服各種國內外挑戰,以及中國崛起的全球影響,即能否推動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新浪潮。

德尼爾森‧巴尼瓦,巴西,《野性的呼喚/Yawareté Tapuia》,2023 年。

在本期的介紹中,Marco Fernandes,研究員 三洲:社會研究所,寫道,中國的成長與西方的成長截然不同,因為它並不依賴殖民掠奪或對南半球自然資源的掠奪性開發。 

相反,費爾南德斯認為,中國已經制定了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其中包括對金融的公共控制、國家對經濟的規劃、對不僅能促進增長、還能促進社會進步的關鍵領域的大量投資以及弘揚科技文化。公共財政、投資和規劃使中國能夠透過科學技術進步以及改善人力資本和人類生活實現工業化。

Philip Fagbeyiro,奈及利亞,《無足輕重的街道》,2019 年。

中國與世界分享了許多經驗教訓,例如控制金融、利用科學技術和工業化的必要性。 「一帶一路」倡議現已推出十週年,是中國與全球南方國家開展此類合作的途徑之一。 

然而,儘管中國的崛起​​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更多選擇,改善了其發展前景,但費爾南德斯對新的「社會主義浪潮」的可能性持謹慎態度,警告說 頑固的事實 除非有工業發展,否則南半球國家面臨的飢餓和失業等問題就無法克服。他寫:

「……僅僅透過與中國(或俄羅斯)的關係是無法實現這一目標的。有必要加強全國性的大眾工程,讓進步的社會階層、特別是工人階級廣泛參與,否則任何發展的成果都不太可能被最需要的人收穫。

鑑於全球南方國家目前很少有群眾運動激增,全球「第三波社會主義浪潮」的前景仍充滿挑戰;相反,有潛力呈現進步特徵的新一波發展似乎更可行。”

這正是我們在 7 月的檔案中指出的,“世界需要社會主義發展新理論」。以人類和地球福祉為中心的未來不會自行實現;它只會從有組織的社會鬥爭中產生。

維傑‧普拉沙德 (Vijay Prashad) 是一位印度歷史學家、編輯和記者。他是 Globetrotter 的撰稿人和首席記者。他是以下雜誌的編輯 左字書 和主任 三洲:社會研究所。 他是以下機構的高級非常駐研究員 重陽金融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他寫了 20 多本書,包括 黑暗國家 較貧窮的國家。 他的最新書籍是 鬥爭使我們成為人:從社會主義運動中學習 和諾姆·喬姆斯基一起,   撤軍:伊拉克、利比亞、阿富汗和美國實力的脆弱性.

這篇文章來自 三洲:社會研究所.

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可能反映也可能不反映 財團新聞。

如有需求,歡迎 捐助  CNS 冬季 基金 雲端硬碟

3 條評論“儘管成長,但只有社會運動才能帶來進步

  1. 魯迪·豪根德
    一月11,2024 12處:55

    超過8億人。人太多,時間太少。與此同時,現代全球環境正在以超級破壞性的速度發生變化,這將導致包括我在內的我們的數量急劇減少,以至於無法確保智人作為優勢物種的生存。

  2. 一月11,2024 12處:17

    「經濟成長」意味著更多的物質和能源使用、更多的開採以及更多地利用地球的生產和緩衝能力。我們正接近放緩成長的轉折點,在各種因素的協同作用下,「我們」(「我們」的某個集合)最好負責這一變化:無論情況如何,都會有巨大的痛苦因此,如果目標是以人類和人類福祉為中心,那麼「國家規劃」越早有意減緩成長、經濟和技術變革,表現出對人類福祉的真正承諾,就越好。社會運動在這些變化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因為重大社會運動的結果幾乎總是令人驚訝,而我們幾乎沒有時間感到驚訝。

  3. 第一人稱無限
    一月10,2024 14處:07

    “經合組織估計,未來兩年經濟成長將集中在印度、中國和印度尼西亞,這些國家的人口合計佔世界人口的近 40%。”

    這被稱為“世界之島”。誰擁有了地球的這一部分,誰就擁有了整個地球,這是一個早已確定的事實。這就是為什麼西方竭盡全力讓他們盡可能長時間地處於卑賤的奴役狀態。但到了1998年,當中國受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美國已經因為羅斯福和約翰遜所推行的剷除社會主義政策而陷入困境。我們需要中國的商品和服務,因為我們已經將大部分貿易和製造業轉移出去,以便為企業實體帶來更大的利潤。這是卡特和里根匆忙推動的,但克林頓和所有追隨他的人卻把我們現在所遭受的米爾頓·弗里德曼的瘋狂集中到了一種宗教信仰上。中國已經多次走遍了文明的全局。如果它沒有教你其他的東西,它就會教你耐心。美國已經成為那些統治地球千年的殖民列強的最後一口氣。當你的生產力結束時,控制就成為你唯一能看到的光。成為一長串失敗中的最後一個失敗應該讓至少一位未來的歷史學家提出一個明顯的問題:你如何擁有比你可能需要的更多的資源,卻仍然因無限貪婪和軍國主義的宗教而失去成功的基礎?唯物主義最終如何導致一切意義逐漸被掏空?作為一個即將成為賤民的國家,我們即將找到答案。總而言之,西方除了在夜間手裡拿著一袋贓物當惡霸之外,缺乏其他選擇,這將導致其垮台。擁有一切是不夠的——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必須羨慕你也擁有一切,否則財富本身就沒有意義。謊言是通往天國財富的金票。這座「山上的城市」原來只是一個外屋,裡面燃燒著一根蠟燭。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