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傑·普拉沙德寫道,本月稍早在維爾紐斯舉行的峰會公報強調了烏克蘭加入西方軍事聯盟的道路,並強化了北約自我定義的普遍主義。
By 維杰·普拉莎(Vijay Prashad)
三洲:社會研究所
T本月早些時候,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年度峰會第一天後發布的公報聲稱,“北約是一個防禦性聯盟”,這一聲明概括了為什麼許多人難以理解其本質。
看看最新的 軍費開支數字 相反,北約國家和與北約密切同盟的國家佔全球年度武器支出總額的近四分之三。
其中許多國家擁有最先進的武器系統,其破壞力比大多數非北約國家軍隊所擁有的武器系統更具破壞性。
在過去的四分之一個世紀裡,北約利用其軍事力量摧毀了多個國家,例如阿富汗(2001年)和利比亞(2011年),以其侵略聯盟的原始力量粉碎了社會。它結束了南斯拉夫(1999)作為一個統一國家。鑑於這一記錄,很難維持北約是「防禦性聯盟」的觀點。
目前,北約有 31 個成員國,最新增加的是 芬蘭,於四月加入。自 12 年 4 月 1949 日其 XNUMX 個創始成員國(所有參與反對軸心國戰爭的歐洲和北美國家)簽署《華盛頓條約》或《北大西洋公約》以來,其成員數量增加了一倍多。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最初成員國之一——葡萄牙——當時仍處於法西斯獨裁統治之下,被稱為「新國家」(Estado Novo)(1933年至1974年)。
第10條 條約 聲明北約成員國「經一致同意」可以「邀請任何其他歐洲國家」加入軍事聯盟。基於此原則,北約歡迎希臘和土耳其(1952年)、西德(1955年)和西班牙(1982年),將其成員國擴大到當時的16個國家。
加倍下注
蘇聯和東歐共產主義國家的解體——這種所謂的威脅迫使我們一開始就需要北約——並沒有結束對這個聯盟的需要。
相反,北約成員國數量的增加使其野心加倍,透過第五條利用其軍事力量來制服任何挑戰「大西洋聯盟」的人。
「大西洋聯盟」一詞是北約名稱的一部分,是美國針對蘇聯以及 1949 年 XNUMX 月後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簽訂的更廣泛的軍事條約網絡的一部分。
這個網絡包括 1954 年 1955 月的《馬尼拉條約》和 XNUMX 年 XNUMX 月的《巴格達條約》,前者創建了東南亞條約組織 (SEATO),後者創建了中央條約組織 (CENTO)。
土耳其與巴基斯坦簽署軍事協議 協議 1954 年 XNUMX 月,這兩個國家聯合起來對抗蘇聯,並透過北約最南端的成員國(土耳其)和東南亞條約組織最西端的成員國(巴基斯坦)鞏固了這個網絡。
美國與 CENTO 和 SEATO 各成員國簽署了軍事協議,並確保其在這些機構中擁有一席之地。
尼赫魯的先見之明
1955 年XNUMX 月在印尼萬隆舉行的亞非會議上,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對這些軍事聯盟的建立做出了強烈反應,這些聯盟將美國和蘇聯之間的緊張局勢輸出到整個亞洲。
他提出了北約的概念 說過”,“以兩種方式擴展了自己”:第一,北約“已經遠離大西洋,到達了其他海洋”,第二,“今天的北約是殖民主義最強大的保護者之一”。
尼赫魯以果阿為例,該國仍被法西斯葡萄牙控制,其控制權已得到北約成員國的認可——尼赫魯說,這是「極其無禮的行為」。北約作為全球交戰國和殖民主義捍衛者的這一特徵仍然存在,但做了一些修改。
SEATO 於 1977 年解散,部分原因是美國在越南的失敗;而 CENTO 則於 1979 年關閉,正是由於當年的伊朗革命。
隨著 1983 年美國中央司令部的成立以及同年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的振興,美國軍事戰略的重點從執行此類條約轉向建立直接的軍事存在。
美國擴大了其全球軍事足蹟的力量,包括憑藉其軍事基地和武裝艦隊(1930 年《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於1939 年到期後不再受到限制)而擁有對地球上任何地方進行打擊的能力。
儘管北約一直有全球野心,但透過美國軍隊的兵力投射和建立新結構,該聯盟獲得了物質現實,這些新結構進一步將盟國納入其軌道(透過 1994 年設立的「和平夥伴關係」等計劃,以及「北約全球夥伴」和「非北約盟友」等概念(以日本和韓國為例)。
北約在 1991 年的「戰略概念」中 寫道: 它將“透過為聯合國任務提供部隊,為全球穩定與和平做出貢獻”,這一點在南斯拉夫(1999年)、阿富汗(2003年)和利比亞(2011年)以致命武力實現。
到裡加峰會(2006 年)為止,北約 信心 其行動「從阿富汗到巴爾幹地區,從地中海到達爾富爾」。
尼赫魯對殖民主義的關注現在看來似乎不合時宜,但事實上,北約已成為削弱全球大多數人對主權和尊嚴這兩個關鍵反殖民概念的渴望的工具。任何應用這兩個概念的流行項目都會發現自己處於北約武器系統的末端。
冷戰後的北約
蘇聯和東歐共產主義國家體系的崩潰改變了歐洲的現實。
北約很快就忽視了“鐵定保證” 提供 9年1990月XNUMX日,美國國務卿詹姆斯·貝克在莫斯科向蘇聯外交部長愛德華·謝瓦爾德納澤表示,北約「部隊不會向東移動」德國邊境。
與北約地區接壤的幾個國家在柏林圍牆倒塌的初期遭受了巨大損失,經濟陷入低迷,因為私有化使這些國家的人民失去了有尊嚴的生活的可能性。
許多東歐國家迫切希望加入歐盟,而歐盟是最沒有承諾進入共同市場的國家,他們明白加入北約是入場的代價。
1999年,捷克、匈牙利和波蘭加入北約,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維尼亞和斯洛伐克也於2004年加入。出於對投資和市場的渴望,到 2004 年,其中許多國家加入了北約和歐盟組成的大西洋聯盟。
北約持續擴張,2009年吞併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埃西亞,2017年吞併蒙特內哥羅,2020年吞併北馬其頓。
然而,一些美國銀行的倒閉、美國作為最後手段市場的吸引力逐漸減弱,以及2007年後大西洋世界陷入持續的經濟蕭條,改變了這個背景。
大西洋國家作為投資者或市場不再可靠。 2008年後歐盟基礎建設投資 下降 由於公共支出和歐洲投資銀行的減少,減少了 75% 警告 政府投資將創 25 年來新低。
新的敵人:中國
中國投資的到來以及與中國經濟整合的可能性開始使許多經濟體,特別是中歐和東歐經濟體,遠離大西洋。
2012年,首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在華沙舉行,地區16個國家參加。
15年,這項進程最終吸引了2021個北約成員國加入,包括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捷克、愛沙尼亞、希臘、匈牙利、拉脫維亞、立陶宛、北馬其頓、蒙特內哥羅、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
2022年,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退出該倡議。 2015 年 XNUMX 月,六個當時的歐盟成員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盧森堡、瑞典和英國—— 加盟 總部位於北京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四年後,義大利成為第一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七國集團國家。三分之二的歐盟成員國現已加入「一帶一路」倡議,歐盟 總結 2020年全面投資協議。
這些針對中國的策略可能削弱大西洋聯盟,美國 說明 2018年《國防戰略》將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顯示美國將重點轉向所謂的中國威脅。
儘管如此,就在 2019 年 XNUMX 月,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 (Jens Stoltenberg) 說過 每
“沒有計劃、沒有建議、也沒有意圖將北約帶入南海等地區。”
然而,到了 2020 年,人們的情緒發生了變化:僅僅 XNUMX 個月後,斯托爾滕貝格 說過,
「北約並不將中國視為新的敵人或對手。但我們看到的是,中國的崛起正在從根本上改變全球力量平衡。
北約的回應是與其合作夥伴——包括澳洲、日本、紐西蘭和韓國——合作 「解決…中國崛起帶來的安全後果,」斯托爾滕貝格繼續說道。
一個人的談話 全球北約 亞洲北約是這些審議的前沿和中心,斯托爾滕貝格 說明 在維爾紐斯,在日本設立聯絡處的想法已「擺在桌面上」。
烏克蘭的影響
烏克蘭戰爭為大西洋聯盟注入了新的活力,將瑞典等幾個猶豫不決的歐洲國家推入行列。然而,即使在生活在北約國家的人們中,也有一些群體 懷疑的 聯盟的目標,維爾紐斯峰會的標誌是 反北約抗議.
維爾紐斯峰會公報強調了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道路,並強化了北約自我定義的普遍性。公報 聲明例如,中國挑戰“我們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我們的”一詞聲稱不僅代表北約國家,而且代表整個北約國家。 國際秩序.
北約慢慢地將自己定位為聯合國的替代者,表明它——而不是實際的國際社會——才是世界「利益、安全和價值觀」的仲裁者和守護者。
這一觀點受到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民的質疑,其中7億人甚至不住在北約成員國(其總人口不到XNUMX億)。這數十億人想知道為什麼北約想要取代聯合國。
維傑‧普拉沙德 (Vijay Prashad) 是一位印度歷史學家、編輯和記者。 他是 Globetrotter 的撰稿人和首席記者。 他是以下雜誌的編輯 左字書 和主任 三洲:社會研究所。 他是以下機構的高級非常駐研究員 重陽金融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 他寫了 20 多本書,包括 黑暗國家 較貧窮的國家。 他的最新書籍是 鬥爭使我們成為人:從社會主義運動中學習 和諾姆·喬姆斯基一起, 撤軍:伊拉克、利比亞、阿富汗和美國實力的脆弱性.
這篇文章來自 三洲:社會研究所
所表達的觀點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可能反映也可能不反映作者的觀點 財團新聞。
深思熟慮的普拉沙德很好地展示了試圖「普遍化」北約的漫長過程。但如果普拉沙德也努力將這個過程錨定在基督教世界統治整個世界的更古老的過程中,這種分析可能會更好,而基督教世界也深深植根於其古代歷史。但由於歷史上的一些怪異,當西方透過全球化走向實現這一目標時,這個過程出了差錯。臃腫的北約最終是否能得到它還有待觀察!
我之前曾評論過《北約憲章》第七條。
我想考慮到美國對安理會的態度,是否會根據實際情況重寫該條,或者乾脆刪除該條。
文章7
本條約不影響、也不應被解釋為以任何方式影響聯合國會員國根據《憲章》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或安全理事會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首要責任。
很好的文章。
但插圖和藝術是驚人的。
更多的作家應該用同樣的內容來填充他們的故事。
然後,也許會有更多人閱讀。
「西方」已明確表示,它將部署大規模的軍事化警察(準軍事)部隊,並打碎任何以自由和民主名義抗議的人的頭(或更糟)。西方為這樣的人建造監獄。
馬克宏已經在我們眼前實現了這一點。英國極右派保守黨/國民陣線承諾也會這樣做,而布萊爾派只會提供更好的管理。喬·拜登也說過同樣的話。他非常支持警察。讚揚他們,並確保新冠病毒資金流向他們。嘿,護士不需要加薪或增加人員配置。拜登犯罪法案創立的大規模監獄。大規模的軍事化警察部隊,無所不在的監視。 「自由世界」也是如此。
自由世界的人民無權向政府請願以平息冤屈。答案總是給的… 「回去工作吧,你們這些懶惰的奴隸!」奴隸無權干涉西方所崇拜的神聖神聖的利益。
馬克宏向《西方文明》表明,法西斯主義確實是遊戲計畫。
值得稱讚的是,你用強大但諷刺的是麻木不仁的鐵球抓住了西方!
標題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N」代表納粹。
請注意兩個名稱中的“N”。
雙方都明確地在這場衝突中站在了一邊。
「N」代表納粹。
——當你在腦海中進行替換時,一切都會變得清晰。
例如,「聯合國」首腦前往普京,試圖利用壓力手段讓「糧食協議」繼續下去,儘管該協議敲詐了俄羅斯,而且「聯合國」首腦並沒有明確的計劃解決欺詐問題,從而使交易成為公平的交易。 「聯合國」首腦剛剛要求必須採納納粹的立場。在這種情況下,很明顯「聯合國」首腦已經選擇了一邊,而且是哪一邊。
「N」代表納粹。
根據我的判斷,我們面臨兩種形式的法西斯主義。
是的,納粹主義,它從未消亡。國家經濟法西斯主義。
還有墨索里尼家族的技術法西斯主義,企業權力與國家在全球的合併。
這兩種形式都需要消除。
喬治·索羅斯 (George Soros) 在 1993 年的論文中預測,烏克蘭戰爭是讓北約在後蘇聯世界中發揮作用的一種方式。同樣可以預見的是反北約的抗議活動。索羅斯的前提是西歐利用東歐國家挑釁俄羅斯。然後北約將向該國提供繼續衝突所需的武器,直到俄羅斯經濟崩潰。
這在1993 年實際上是一個可行的想法。同意中立而不加入的要求北約。西方有入侵俄羅斯的紀錄,緩衝也很好。
然而,新保守派的策劃者們在仇恨俄羅斯的狂熱中忽略了簡單的現實。最引人注目的是這些人實際上相信俄羅斯只是一個加油站和糧場。事實上,俄羅斯經濟主要是內部經濟。俄羅斯製造業佔 GDP 的百分比接近 1950 年代的美國,佔 GDP 的 30% 以上,而美國為 GDP 的 11%。俄羅斯擁有強大且可持續的經濟,在經歷了 1990 年代的恐怖之後,他們努力使其能夠抵禦這種恐怖。
烏克蘭戰爭顯示的一件事是,北約非常脆弱。它的武器並不像他們想像的那麼先進,甚至更糟。他們維持衝突的能力已經被摧毀。
一些虛假優越感的例子。事實上,這些老式的俄羅斯T72 坦克只比美國艾布拉姆斯坦克老了大約8 年,而且它們更適合設計時所針對的烏克蘭泥漿——由於履帶較窄和重量較重,艾布拉姆斯坦克會在泥漿中下沉。接下來是那些古老的 MIG 29,它們實際上比美國的 F16 更新。更不用說F16了。這些只是兩個最明顯的用詞不當。但西方計畫中最明顯的錯誤是沒有意識到,自2014年烏克蘭政變以來,俄羅斯一直在擴大其軍事生產設施。如今,俄羅斯的武器產量可以超過北約。
因此,基於1993年論文的通過消耗來削弱俄羅斯的計劃已經適得其反,事實上現在是俄羅斯贏得了消耗戰。如果他們忽視索羅斯文件中的警告,真正的問題就會出現。一旦西歐或美國人的屍體開始裝著屍袋回國,結束衝突的抗議活動就會勢不可擋。
問題是,西方是否會冒著遭到抗議衝擊的風險,還是接受透過談判與俄羅斯達成和平協議。
說得好,但不,西方帝國的瘋子沒有倒車裝置,他們將穩步推進摧毀、巴爾幹化和掠奪俄羅斯至少一個世紀,並做類似中國的事情。帝國從未像今天這樣強大,所以這些控制著大部分英語圈的億萬富翁的邏輯是繼續走他們一直選擇的道路。他們最喜歡的答案之一是,“戰爭只是透過其他方式進行的生意”,他們是認真的,就像他們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在實踐的那樣。
一個很好的評論,包含了很多相關的觀點。謝謝你蘇。
歐洲協調是在拿破崙戰爭因大國競爭而崩潰後製定的——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國際聯盟緊隨其後,但並沒有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戰。聯合國似乎也面臨同樣的命運。除非政府看到歷史的規律,否則我們注定會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核災。
對歷史模式的良好視覺化,但這不會被大多數政府的頭腦所接受,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都被殭屍化的、頑固的思想故意誤導,這些思想被金錢過度愚鈍了!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終結戰爭,這場戰爭將結束智人對這塊岩石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