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爾米勒報導,解密文件顯示,早在 1992 年,英國就預計“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會發生嚴重對抗”。 一位高級官員甚至質疑烏克蘭是否是“一個真正的國家”。

英國外交部駐倫敦。 (克里斯伊森,CC BY 2.0,維基共享資源)
By 菲爾·米勒
解密英國
W今年早些時候,當英國情報部門警告俄羅斯總統普丁即將襲擊烏克蘭時,間諜們的遠見贏得了許多喝采。然而他們的預測反映了白廳早就知道可能發生的情況。
1992 年 XNUMX 月,蘇聯解體僅六個月後,時任英國首相梅傑 (John Major) 介紹 由他的員工。他們擔心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可能因克里米亞問題而發生衝突。
黑海半島一直屬於俄羅斯,直到 1954 年蘇聯將其贈送給烏克蘭。在冷戰剩餘的時間裡,克里米亞一直是俄羅斯的重要存在,其中包括對克里姆林宮海軍來說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溫水港。
俄羅斯在該地區的遺產如此強大,以至於在 1990 世紀 XNUMX 年代,當地政客希望就烏克蘭獨立舉行全民公投。 「克里米亞的大部分人口都是俄羅斯人,」一名顧問在一份手寫的便條中告訴梅傑。
他們警告說:“如果克里米亞獨立,烏克蘭控制駐紮在塞瓦斯托波爾的黑海艦隊的能力也會隨之獨立。”
英國高級情報官員戈登·巴拉斯補充說:
“烏克蘭人將試圖阻止舉行公投……這個問題將激起基輔和莫斯科民族主義者的熱情,並可能激起克里米亞內部的種族間衝突。”
生活在克里米亞的人中有韃靼人,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穆斯林社區,在蘇聯統治下遭受殘酷壓迫,並希望繼續成為烏克蘭的一部分。

烏茲別克漢清真寺 — 克里米亞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建於 1314 年金帳汗國統治半島期間。 (Piotr Matyga,CC BY-SA 4.0,維基共享)
英國資深外交官兼情報最高官員珀西·克拉多克警告說,這種情況「在克里米亞以及基輔(以及莫斯科)強大的民族主義遊說團體中激起了強烈的情緒」。
他相信:「局勢確實有可能失控。這可能意味著克里米亞的暴力,以及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嚴重對抗。”
烏克蘭主權受到質疑
結果,出現了一個混亂的妥協。克里米亞議會宣布獨立,同時也承認烏克蘭的權威。但局勢仍然不穩定。
少校的前外交政策顧問 大使 羅德里克·布雷思韋特 (Rodric Braithwaite) 前往莫斯科寫了一份機密背景說明,如今該說明被認為是異端邪說。
捐款 至 CN的 2022 秋季基金 雲端硬碟
布雷斯韋特指出:“即使對烏克蘭人來說,也不完全清楚烏克蘭是一個真正的國家,更不用說對俄羅斯人來說了。” “因此,兩者之間關係緊張。”
布雷斯韋特於 1992 年晚些時候擔任聯合情報委員會主席,他向總理介紹了該地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他強調了「[蘇聯領導人約瑟夫]史達林在 1930-31 年對烏克蘭強加的人為飢荒,數百萬農民被驅逐或餓死」。

1932 年,哈爾科夫州奧萊克西耶夫卡村的蘇聯馬車奪走了農民的收成,造成了人為飢荒。 (烏克蘭中央國家音像檔案館,公共領域)
「因此,1941 年許多烏克蘭人將德國人視為解放者,並且很多人同意加入德國軍隊,這並不奇怪,」布雷斯韋特在談到二戰期間的納粹合作者時說道。
“俄羅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儘管這些抵抗組織最終被史達林擊敗,但烏克蘭民族主義作為一場政治運動得以倖存。布雷斯韋特指出:「整個 1990 年,要求獨立的民眾示威活動的數量和規模都在增加。」他補充說,對烏克蘭人來說,俄羅斯看起來就像一個「帝國」。
另一方面,他說:「俄羅斯人根本認不出這張照片。對俄羅斯人來說,烏克蘭是俄羅斯及其歷史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烏克蘭語只不過是一種方言。”
他接著說:
“我沒有遇到任何一個俄羅斯人,即使是最老練的俄羅斯人,他真的相信烏克蘭現在與祖國永久分離。”
布雷思韋特坦白說:
“烏克蘭人知道這一點。他們也知道烏克蘭本身是分裂的:一邊是極端民族主義的……烏克蘭西部……一邊是主要由俄羅斯人居住的東部。”
隨著緊張局勢升級,一份白宮機密規劃文件警告:“我們需要更多關注烏克蘭。”報告指出,人們“擔心俄羅斯少數民族(佔人口的 22%)會長期效忠”,並擔心克里姆林宮總統鮑里斯·葉利欽“將被民族主義者/新帝國主義者取代”。
“被俄羅斯重新吸收”

2014 年克里米亞辛菲羅波爾親烏克蘭集會。 (德夫萊特·傑雷,CC BY-SA 4.0,維基共享資源)
1993年底,外交部規劃者認為“烏克蘭可能會被俄羅斯重新吸收,除非它正視痛苦的經濟和政治改革的需要”,以減少對莫斯科資金的依賴。
1994 年初,當英國外交官來到基輔與烏克蘭副外長鮑里斯·塔拉修克(Borys Tarasyuk)進行「大約六個小時的機密交流」時,他並沒有對這項分析提出異議。
塔拉修克認為,莫斯科“決心對前蘇聯所有加盟共和國實施盡可能多的控制”,並將“使用久經考驗的破壞鄰國穩定的策略,以證明幹預的合理性”。
這位烏克蘭政客顯然「對克里米亞局勢特別敏感,那裡最近的選舉表明了親俄分離主義情緒的強烈程度」。
英國高級外交官羅傑·博恩後來掌管軍火巨頭波音公司,他“向塔拉修克保證,西方非常清楚俄羅斯外交政策發生轉變的風險”,並且“不會默許俄羅斯重新建立勢力範圍”的影響力。”
影響力之戰

2013 年 XNUMX 月,烏克蘭總統維克多·亞努科維奇,右為俄羅斯總統普丁。 (克里姆林宮,CC BY 4.0,維基共享資源)
該計劃透過促進私有化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合作,將烏克蘭經濟帶入西方軌道。財政援助的條件是烏克蘭將其經濟調整為自由市場模式。
再過20年或30年,這些討論的意義才會完全顯現出來。 2014年,烏克蘭民選總統在一場民眾「投票」中被推翻。政變「在他選擇與俄羅斯而不是歐盟達成經濟協議之後。
現在由民族主義者弗拉基米爾·普丁領導的俄羅斯透過吞併克里米亞來應對失去盟友的情況。據稱,97%的居民在公投中投票支持加入俄羅斯,但遭到韃靼人抵制,英國也不承認。
同時,莫斯科透過支持頓內茨克和盧甘斯克的分離主義叛亂分子,幫助破壞了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的穩定。今年二月,普丁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和平談判失敗,衝突急劇升級。
儘管戰爭仍在繼續,普丁現在仍重複他的公投策略,在頓巴斯舉行有爭議的民調。儘管英國情報部門最近因預測這場衝突而贏得了讚譽,但解密文件清楚地表明,這是白廳早就知道的風險。
菲爾·米勒是 英國解密 首席記者。他是 基尼米尼:犯下戰爭罪卻逍遙法外的英國傭兵。在 Twitter 上關注他:@pmillerinfo
這篇文章來自 解密英國.
所表達的觀點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可能反映也可能不反映作者的觀點 財團新聞。
捐款 今天到 CN的
2022 秋季基金 雲端硬碟
我重讀了你的文章,菲爾米勒。
引用:1-“2014年,烏克蘭民選總統選擇與俄羅斯而非歐盟達成經濟協議,隨後在一場民眾“政變”中被推翻。”
了解有關敖德薩事件的更多資訊以及維多利亞·紐蘭 (Victoria Nuland) 於 11 年 2013 月 XNUMX 日在基輔所做的事情。
2-“1993年底,外交部規劃者認為“烏克蘭可能會被俄羅斯重新吞併”
烏克蘭第一次被吞併是什麼時候? 1654年,當小俄羅斯人民要求與俄羅斯重新統一?然後這些人被稱為小俄羅斯人,而不是烏克蘭人。
我對你的文章還有很多疑問,但沒有繼續下去的意義,因為你只使用了英文媒體上發表的事實。
「據推測,[克里米亞]居民以 97% 的票數在公投中支持加入俄羅斯,
它遭到韃靼人的抵制,並且沒有得到英國的承認。”
「據說」——除了西方的宣傳之外,有沒有證據表明投票結果並不壓倒性?
這篇文章在重複烏克蘭民族主義和西方所青睞的歷史修正主義的同時,也沒有給出任何預測烏克蘭戰爭的具體證據。這場戰爭是美國/英國深思熟慮的政策的結果,而不是30年前預測的不可避免的歷史進程。烏克蘭民族主義是哈布斯堡王朝、波蘭人、納粹、英國、美國、加拿大和烏克蘭納粹後裔僑民刻意培育的,作為對抗俄羅斯的戰鬥力量。
除非你想把克里米亞歸還給蒙古人或奧斯曼帝國,否則克里米亞就是俄羅斯的。確實沒有什麼烏克蘭語的。西方製造「吞併敘事」以升級與俄羅斯的關係。斯克里帕爾事件也達到了這個目的。事實上,「吞併敘事」是基於歷史修正主義:
– 赫魯雪夫將克里米亞「贈送」給烏克蘭,因為他是烏克蘭人。
– 這項「禮物」從未得到杜馬或拉達的批准。
– 克里米亞始終保持自治地位。
– 克里米亞於 1991 年透過全民公投從蘇聯獨立,大約在烏克蘭獨立前 9 個月。
– 克里米亞一直保持獨立,直到 1995 年烏克蘭武力吞併克里米亞。也就是說,在 1994 年布達佩斯備忘錄簽署時,克里米亞甚至還不是烏克蘭的一部分。
– 即使在 1995 年之後,克里米亞仍然保留自治地位。
– 克里米亞在沒有俄羅斯干涉的情況下透過全民公投與俄羅斯聯邦重新統一。所謂的「小綠人」是烏克蘭領土軍隊的士兵。烏克蘭克里米亞領土軍隊22,000人中,有20,000人支持獨立公投。其餘 2,000 人獲准在不攜帶武器的情況下前往烏克蘭。
– 2014 年獨立廣場政變不是「民眾政變或革命」。這是一場美國支持的法西斯政變,旨在讓民族主義政府上台,以升級與俄羅斯的關係,正如新納粹C14 領導人卡拉斯所描述的那樣:「如果極右翼分子沒有這樣做,獨立廣場就會變成一場同性戀遊行。」暴力升級」(如果美國不支持政變的話)。
– 反獨立廣場是一場反對法西斯政變的民眾運動,導致南部和東部各地發生數千次示威活動,並導致從敖德薩到哈爾科夫的 5 個獨立共和國的建立。
– 雖然武裝部隊容忍了針對民選總統的暴力獨立廣場政變,但軍隊和武裝法西斯團體在敖德薩、馬裡烏波爾、赫爾松等地殘酷鎮壓了反獨立廣場運動。
– 5個獨立共和國中,只有頓內茨克和盧甘斯克共和國進行抵抗,因為頓巴斯烏克蘭領土軍隊支持獨立運動。 2014年,許多人批評普丁沒有幫助俄羅斯族。
– 2022年XNUMX月之前,烏克蘭沒有俄羅斯軍隊。俄羅斯對各加盟共和國的支持並未超過北約國家對基輔政權的支持。
– 大饑荒不是俄羅斯人對烏克蘭人犯下的罪行,而是史達林政策影響所有蘇聯公民的結果。史達林甚至不是俄羅斯人。儘管頓巴斯的烏克蘭人受到了大饑荒的影響,但他們今天仍然是親俄羅斯的,而加利西亞的烏克蘭班德拉民族主義者則使用大饑荒受害者的敘述,並沒有受到大饑荒的影響,因為他們不是大饑荒的一部分。當時的蘇聯。
但是,是的,沒有什麼可以阻止西方採用烏克蘭民族主義的歷史修正主義來對抗俄羅斯。
不要忽視 1853-56 年克里米亞戰爭對當今俄羅斯的情感意義。 100,000萬名俄羅斯軍人為保衛塞瓦斯托波爾免於英法入侵軍隊而獻出生命。因此,這座由凱瑟琳大帝於 1784 年建立的克里米亞城市在俄羅斯人的記憶中是神聖的,就像阿拉莫對德克薩斯人來說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一樣。這解釋了為什麼普丁果斷採取行動,保護克里米亞免受 2014 年中央情報局基輔政變的影響。十九世紀攻擊沙皇的官方宣戰理由純屬無稽之談:真正的原因是對俄羅斯不斷增長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的恐懼。西方帝國主義者習慣性地將主張其合法主權的國家誤解為其生存的生存威脅。仍然絕對禁止承認日本和德國在多大程度上提供了實際、合理的妥協,以避免與擁有巨大優勢的敵對勢力發生戰爭,他們知道,在這些敵對勢力的侵略下,他們在軍事上沒有生存的機會。
「白廳知道這件事卻保持沉默,為什麼?」這是我在這裡收集的語氣。你忘了後來寫的蘭德論文。此時英國不再實行獨立的外交政策,蘭利也不關心這種分析,因為它不會威脅美國。英國就像歐洲其他國家一樣,是帝國的貴賓犬,無話可說。
米勒先生因撰寫解密資料而受到祝賀,但令人費解的是,他似乎對如此多的公開內容一無所知。他寫了 2014 年推翻烏克蘭民選總統的政變,但沒有提及美國在策劃這場政變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沒有提及美國至今支持的新納粹分子帶頭。對於理解為什麼如此多的俄羅斯族人渴望離開烏克蘭並重返俄羅斯來說,背景非常重要。
米勒指責莫斯科幫助“破壞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的穩定”,但沒有提及基輔政府在近 8 年來轟炸和砲擊這些地區,據歐安組織稱,導致約 14,000 人死亡。
他說,和平談判“失敗了”,儘管事實上烏克蘭忽視了明斯克一號和明斯克二號協議規定的義務,烏克蘭前總統後來承認烏克蘭簽署這些協議只是為了“爭取”時間進行軍事集結。
米勒表示,最近的公投是“有爭議的”,儘管他沒有具體說明為什麼應該如此,也沒有提供任何證據證明公投結果是錯誤的,甚至是有污染的。他說,“儘管戰爭仍在繼續”,他們還是被關押了,但這並不是第一次在戰爭期間進行投票。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發動戰爭的同時組織了選舉,而英國或歐盟卻沒有對此提出異議。
米勒先生提供了一些有關解密文件的有用信息,但他的疏忽損害了他的可信度。
你的批評意見是絕對正確的。 1991年烏克蘭繼承了大片領土和重要的俄羅斯及其他少數民族。烏克蘭本來有機會與俄羅斯人建立正常和友好的關係,但烏克蘭民族主義者採取瞭如此極端的立場,並如此惡劣地對待自己的人民,以至於他們破壞了和平生活的任何可能性。烏克蘭是一個失敗的國家。美國及其盟友在與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玩弄中的責任非常重大,其表面上的「良心」絕對令人難以忍受。
這篇文章在我看來有極端的偏見。
西方媒體告訴我們的許多支持美國/北約對俄羅斯聯邦代理人戰爭的故事都被拋出來,從而正常化。這種觀點可能反映了約翰梅傑 (John Major) 的顧問們對 1990 世紀 2014 年代中期情況的看法。然而,菲爾·米勒在將XNUMX年的政變稱為“受歡迎”時,完全是自言自語,而忽略了維多利亞·紐蘭的角色以及政變前後北約對新納粹勢力的訓練。在談到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的公投時,他插入了「據說」一詞,這表明了他的偏見。當他聲稱「莫斯科幫助破壞了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的穩定」時,他沒有告知讀者烏克蘭政變後政府頒布的法律,剝奪了俄羅斯人民的語言和文化權利。他也沒有提到敖德薩針對抗議廢除語言權利的人們的屠殺。他沒有詳細說明和談為何屢屢失敗。
同意。我想這個預測是否也包括2014年美國政變催促和掀起代理人戰爭。
絕對同意你的觀點。
這場戰爭——或者這個世界上沒有好人和壞人。只是大量地照顧我們自己的利益,無論是個人、社會或國家,而犧牲了那些不遵循我們思維方式的人的利益。
當您說「我們的利益」時,您指的是誰?你說的「思維方式」是誰的?你可能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