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傑·普拉沙德表示,已開發國家並沒有把重點放在必要的能源轉型上,而是對少數發展中國家進行了粗俗的宣傳。

克里斯喬丹,美國,“Crushed Cars #2 Tacoma”,2004 年。
By 維杰·普拉莎(Vijay Prashad)
位於蘇格蘭格拉斯哥
三洲:社會研究所
I幾個月後,美國總統拜登帶著 26 輛汽車抵達格拉斯哥,參加有關氣候災難的第 26 屆締約方大會 (COP85),或許是恰當的。 聲明 「我是一個汽車迷」(有關氣候災難的詳細信息,請參閱我們的 紅色警報編號11,「只有一個地球」)。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有 更多 人均汽車擁有量比美國多,而且這些國家(芬蘭、安道爾和義大利)的人口比美國少得多。
就在拜登前往參加 20 國集團峰會、與教宗方濟各會面和 COP26 之前,他的政府 壓力 石油生產國(OPEC+)「在供應方面採取必要措施」-即增加石油產量。
在美國向 OPEC+ 施壓以提高石油產量的同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 發布了其關鍵 report 關於全球排放。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指出,二十國集團國家排放的溫室氣體佔全球近20%,人均主要碳排放量最高的三個國家 發射器 分別是沙烏地阿拉伯、澳洲和美國。
由於沙烏地阿拉伯(34 萬)和澳洲(26 萬)的人口比美國(330 億)少得多,因此很明顯,美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其他兩個國家要多得多:佔全球碳排放量的2%,沙烏地阿拉伯佔1.2%,美國佔1.8%。

Francesco Clemente,義大利,“十六個道路護身符(XII)”,2012-2013。
在格拉斯哥會議之前,20 國集團領導人在羅馬召開會議,以確定應對氣候災難的方法。這次會議發表的公報,“G20羅馬領導人宣言」的態度不溫不火,使用了「取得進展」、「加強行動」和「擴大規模」等術語。
根據 report 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 (IPCC) 指出,除非減少碳排放,否則不太可能實現與工業化前水準相比升溫不超過攝氏 1.5 度的關鍵目標。
IPCC 表示,世界越快實現淨零排放,防止災難性暖化的機會就越大。
在2015年巴黎COP21會議上,沒有一個強國會說出「淨零排放」這個詞。現在,由於 IPCC 報告的工作以及世界各地針對氣候緊急情況開展的大規模運動,這句話被迫進入了那些更願意成為「汽車人」的領導人的嘴裡。
儘管到 2050 年實現零碳排放的必要性已被提上檯面多年,但 20 國集團聲明忽略了這一點,並選擇了模糊的表述,即淨排放必須「在本世紀中葉或前後」結束。人們也沒有興趣談論全球甲烷排放,這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第二大人為溫室氣體。

Iwan Suastika,印度尼西亞,《美麗與脆弱(地球)》,2020 年。
在 COP26 會議召開前幾天,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 (Michelle Bachelet) 說過”,“是時候把空洞的言論、違背的諾言和未兌現的承諾拋在腦後了。我們需要立即通過法律,實施計劃,並迅速、適當地為投資提供資金。”
然而,自1992年在裡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以來,這項進程一直被延後。回顧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1972年),世界各國 質押 要做兩件事:扭轉環境退化並承認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
很明顯,已開發國家— — 主要是西方國家、老牌殖民國家— — 消耗的「碳預算」遠遠超過了它們的份額,而發展中國家對氣候災難的貢獻遠沒有那麼大,而且在努力履行其基本義務。對本國人民的義務。
裡約公式-共同和有區別的責任-籠罩在《京都議定書》(1997 年)和《巴黎協定》(2015 年)之上。做出了承諾但沒有兌現。已開發國家承諾開始所謂的“氣候融資”,以減輕氣候災難的災難性後果,並將對碳基能源的依賴轉向其他形式的能源。
綠色氣候基金 仍遠小於100年承諾的每年2009億美元的承諾。20國集團羅馬會議並未就空桶問題達成任何共識;同時,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大流行期間,總共 16 兆美元的財政刺激措施被 支付 2020年2021月至26年XNUMX月期間,主要在已開發國家。鑑於不太可能就氣候融資進行認真的討論,COPXNUMX 很可能會失敗。

何能,中國,《海濱》,1986。
可悲的是,COP26 進程已被捲入危險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之中,這主要是由美國的 探索 阻礙中國科技進步。煤炭是爭論的焦點,人們認為,除非中國和印度削減燃煤電廠的建設,否則就不可能減少碳排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九月在聯合國 說過“中國力爭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實現碳中和。”他還表示,中國「不會在海外建設新的燃煤電廠」。這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聲明,遠遠領先於其他全球大國所做的任何承諾。西方引發的爭論主要是誹謗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並將氣候災難歸咎於它們,而不是建立在這項承諾的基礎上。
經濟學家約翰羅斯 (John Ross) 最近審視了 IPCC 的證據 顯示 根據美國自己提出的50年基礎上減少目前排放量52-2005%的建議,到2年,美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將佔全球平均水準的220%。
如果美國能夠實現其目標,到2030年該國的人均碳排放量將比中國現在高出42%。美國表示希望50年減量2030%;由於它將以目前不平衡的排放水平作為基準,因此將允許排放8.0噸二氧化碳,中國將有權排放2噸,巴西將有權排放3.7噸,印度將有權排放1.2噸,剛果民主共和國將有權排放 1.0噸二氧化碳。0.02噸。
羅斯表示,目前中國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美國的 2%,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排放量則低得多(印度尼西亞,46%;巴西,15%;印度,14%)。欲了解更多詳情,請關注 氣候公平監測 由 斯瓦米納坦女士研究基金會 和 國立高等研究院 (印度班加羅爾)。
已開發國家並沒有把重點放在必要的能源轉型上,而是對中國和印度等少數發展中國家進行粗俗宣傳。能源轉型委員會 讓使命成為可能: 實現淨零經濟 report 據估計,到 0.5 年,轉型成本將佔全球 GDP 的 2050%,與幾個小島嶼國家的消失和日益不穩定的天氣模式等災難性替代方案相比,這個數字微不足道。
由於關鍵技術(陸域風電場、太陽能光電電池、蓄電池等)成本下降,轉型成本下降。然而,重要的是要認識到,這些成本被人為壓低,因為為這些技術提供動力的關鍵礦物和金屬礦工(例如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鈷礦工)支付的工資非常低,而且由於微不足道的成本南方國家為這些原料收取的特許權使用費。如果支付實際成本,轉型成本將會更高,南方國家將有資源支付轉型費用,而無需依賴氣候基金。

Victor Ehikhamenor,奈及利亞,《天空之子 VII》,2015 年。
三大洲:社會研究所與來自三大洲的代表一起在格拉斯哥 國際人民大會。我們正在參與各種活動來衡量人們的運動情緒。在會議上,Nnimmo Bassey 地球母親健康基金會 (尼日利亞貝寧市)和我一起談論了這場災難。
巴西寫了一篇強而有力的文章 詩,“回歸存在”,摘錄如下:
戰鬥愈演愈烈
誰必須吞噬碳預算,
將大地之母包裹在無盡的煙霧中?
誰的任務是累積氣候債務
誰會成為碳奴隸?
殖民生物圈
消滅民族圈
殖民死亡地理中的希望
為運動而被劃傷,布下陷阱,漂浮在血泊中
...
夢已逝,雞已啼,
背叛者尋找一根樹枝來模仿鐘擺的擺動
一兩個人為媒體流下了眼淚
當鷹在輓歌的風中輕輕滑翔尋找不幸的獵物時
葬禮鼓因二頭肌的疼痛而爆裂
長笛低語著一首早已被遺忘的輓歌,突然從多年被抹去的歷史深處浮現出來
當土地的女兒和兒子拾起神聖的山丘、河流、森林的碎片時
地球母親甦醒了,擁抱她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孩子
最終人類回歸存在。
印度歷史學家、記者和評論員 Vijay Prashad 是 三大洲社會研究所、Left Word Books 的主編。
這篇文章來自 三洲:社會研究所.
所表達的觀點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可能反映也可能不反映作者的觀點 財團新聞。
Tnx CN 4 主持 Vijay...酷炫的藝術...詩歌...
回覆:汽車依賴:加州居民,看到電動車腿和基礎設施發展......有時 B4 負擔得起 2 平均人......
但必須從某個地方開始!
至於“必要的能量轉換”,請參閱《光明綠色謊言》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