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怨聲載道

分享

美國人喜歡被喜歡,但常常感到困惑為什麼世界上有這麼多人「討厭我們」。前中情局分析師保羅·R·皮勒表示,其中一些來自對以色列的支持和無人機襲擊等具體政策,但也存在對大國傲慢的不滿,這也是中國面臨的問題。

作者:保羅·R·皮勒

對美國負面態度的性質和原因長期以來一直是爭論的話題。爭論的焦點通常是強調什麼是可變的,因為它源自於美國的政策,而什麼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它源自於超級大國的固有屬性。

有大量直接的軼事證據可以闡明這個問題,包括來自美國最極端對手之口的證據。更有系統的證據來自調查研究,例如 皮尤全球態度計畫的最新產品,基於對三十多個國家的民意調查。

這項調查提供的美國在世界輿論中的地位的總體情況是熟悉的,包括中東大部分地區的糟糕數字。這項調查也延續了一個更廣泛的模式,即自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擔任總統初期以來,人們對美國的積極情緒有所下降,但世界大部分地區的數字仍好於他的前任領導下的水平。

然而,這項最新調查最有趣的結果來自於對中國和美國提出的相同問題。這樣的比較有助於理解對美國情緒的不同組成部分。比較可能具有啟發性,因為中國的某些可能影響人們對中國態度的方面與美國相似,而其他重要特徵卻截然不同。

根據皮尤調查的整體有利與不利情緒記錄來衡量,美國在全球範圍內仍然明顯領先中國。然而,在一些有理由預期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國家,差距小得驚人。在英國,美國對中國的好感度為百分之十,而在澳大利亞,這一比例僅為百分之八。鑑於這是美國最親密的兩個盟友,這些結果值得深思。

一些調查問題涉及可能影響整體情緒的具體問題。例如,無人機襲擊在大多數地方都很不受歡迎。因為美國使用這種打擊而中國不使用,這在中美比較中只能傷害美國。相反,美國在通常被認為是軟實力的大多數要素上都具有明顯的優勢,但科學和技術除外,中國在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儘管有缺陷,最具啟發性的問題之一是兩個大國在製定政策時是否「考慮」了受訪者本國的利益。這個問題的主要缺陷是,可以從敵對的角度,而不僅僅是寬容的角度來「考慮」別人的利益。

儘管如此,認為自己的利益根本沒有被考慮是一個重要的數據點。調查結果明顯的總體模式是,大多數國家的大多數受訪者認為 也不 中國和美國都沒有考慮他們的利益。

幾乎每個歐洲和中東國家的大多數人都認為美國不考慮他們的利益。這也是美國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主要盟友中大多數人的信念:澳洲、日本和韓國。有趣的是,大多數(49%至38%)受訪者認為美國確實考慮他們利益的少數國家之一是中國。

在詢問中國是否考慮受訪者國​​家利益的類似問題時,同樣多數人表示不考慮。然而,這種模式的例外是非洲。

儘管有多種可能的方式來解釋這個特定的調查問題,但大國是否關注小國的利益這一問題可能會觸及許多針對大國的負面情緒的根源。這基本上是一個傲慢的問題,以及對傲慢的看法。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中國在不附加任何人權條件的情況下對資源匱乏的參與使其看起來更加關心當地人(無論事實是否如此),但它卻享有不同的形象。但崛起中的中國的傲慢態度仍然顯而易見,足以影響世界各地的許多觀點。

在某種程度上,作為一個擁有廣泛全球影響力並有許多自身利益需要追求和保護的大國,所涉及的怨恨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多年來,這一直是美國形象的一部分,隨著中國的強大和實力的增強,它也呈現出一些相同的形象。

但其他國家民眾的負面情緒並非完全無法避免。如果美國或中國能夠更好地避免對方犯下權力傲慢的錯誤,那麼美國和中國都可以提高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Paul R. Pillar 在中央情報局工作了 28 年,成為該機構的頂級分析師之一。 他現在是喬治城大學安全研究的客座教授。 (本文首發為 博客文章 在國家利益的網站上。 經作者許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