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改革的阻撓

分享

半個世紀前,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制定了天主教改革的方針。但天主教神學家保羅·蘇利斯表示,約翰·保羅二世和本篤十六世等保守派教皇保護的獨裁制度未能阻止戀童癖牧師,甚至無法滿足信徒的宗教需求。

保羅·蘇利斯

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50 年11 月1962 日)召開XNUMX 週年之際,我們應該強調天主教會的一些結構性變革,這些變革曾得到大公會議的支持,但遭到破壞或忽視,尤其是受到教宗若望保祿的破壞或忽視II,目前由教宗本篤十六世。

一項結構性變革要求實行合議制,這將對問責制和透明度產生深遠的影響,而梵蒂岡和整個教會都需要這兩者。共治意味著所有主教作為一個集體在教會治理中發揮著神聖法律的作用,這使他們與教會中盛行了一千多年的集中製相對應。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在此期間,教皇以其君主制結構並在教廷(教皇的公務員機構)的協助下,在教會的治理中擁有絕對的權力——立法、行政和司法。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提倡採用合議制結構來平衡這種集中製,無論是在梵蒂岡、教區或教區實行。

更大程度的合作帶來的問責制和透明度可能會讓兒童免於戀童癖牧師的虐待,並防止掩蓋真相,防止這種可恥行為蔓延並變得更加惡劣。

缺乏合作也導致了其他問題的惡化。其中之一是嚴格堅持只有獨身的男性天主教徒可以考慮任命。

儘管已婚的聖公會神職人員和改革宗傳統的牧師可能會被重新任命並在天主教社區服務,但對獨身男性的任命限制會導致聖體飢荒,影響到全世界數千個天主教社區。人們被剝奪了完整的聖體禮儀,而這本應是他們靈修生活的中心和源頭。

然而,男性和獨身是人為強加的任命條件,現在兩者都已經過時了。堅持這些規定就是剝奪天主教徒享有的完整的禮拜儀式和聖禮慶祝活動,而這些權利不是梵蒂岡的讓步,而是神聖的法律。

梵蒂岡以其中央集權的權力結構,對平信徒、神父和主教就神父選擇性獨身問題進行公開和誠實辯論的要求置若罔聞,儘管事實上直到 1139 年西方(羅馬)天主教才強制獨身。教會被介紹。

同樣,儘管婦女主持了早期教會的聖體慶典,並且不存在有效的聖經或神學理由來阻止今天的婦女任命,但禁止討論婦女的任命。

當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宣布婦女任命問題已解決時 明確地說, 他宣稱他在這個問題上的意願具有法律效力。這就是所謂的唯意志論,它從未被天主教的道德傳統所接受。

在一個神學問題得到明確的解決之前,必須先從聖經和歷史的角度來研究;必須為此祈禱;必須諮詢上帝子民的信仰,即教會,以了解其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

即使是教皇也不能繞過這些程序並宣布他所支持的立場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他這樣做,他就是獨裁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經常如此。因此,他對女性任命的決定遠非絕對正確。事實上,它沒有任何有效性,應該被視為毫無價值而被忽視。

如果按照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明確意圖,在各級實行真正的合議制,我們可能無法倖免最近所有的侵權行為,但我們肯定可以避免他們最嚴重的過分行為。我們也將透過地方、國家和世界主教會議上的對話和洞察來解決這些問題,全體天主子民都將參與其中。

這就是早期教會處理問題的方式,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希望恢復這種合議制的結構和做法,並擁抱合議制。

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關於教會的教義章程(21年1964月XNUMX日頒布)中,我們讀到:「正如根據主的法令,聖彼得和其他使徒組成了一個獨特的使徒學院,所以以同樣的方式,羅馬教皇,彼得的繼任者,和主教,使徒的繼任者,彼此相關並團結在一起……同樣,召開會議以共同解決……所有重大問題……清楚地指向聖公會的學院性質和結構,以及大公會議的召開都明確地證明了這一點。”

諷刺的是,這段關於合議性的關鍵段落的主要設計者之一是約瑟夫·拉辛格教授,他現在是教宗本篤十六世。事實上,對於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所授權的結構性改革,最清晰和最有支持性的評論可以在拉辛格博士的著作中找到。 梵二的神學亮點, 理事會每屆會議後撰寫的評論集,並由 Paulist Press 於 2009 年重新出版。

拉辛格博士將全國主教會議理事會稱為「教會結構中的一個新元素,它在個別主教和教宗之間形成了一種準主教機構。透過這種方式,一種持續的主教會議元素被建構到教會中,從而主教團承擔了新的職能。”

拉辛格博士提到了拉丁教會的一項“根本性創新”,即“在一定範圍內,制定各自地區的禮儀法是各個主教會議的責任。而這……憑藉他們自己的獨立權威。”

他還提到教宗保祿六世邀請理事會考慮“建立一個新的機構,一種主教理事會……不應被理解為從屬於教廷,而是作為世界主教的直接代表”,並且主要由選舉產生主教並永久開會。

這樣一個永久性的主教會議將擁有對教廷的權力,教廷今天與教皇共同統治教會並控制教會的主教。

如果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教會的最高教導權威──在這些議題上沒有被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他不知疲倦地破壞全國主教會議)和今天的本篤十六世顛覆,我們將承擔責任和教會的透明度。

我們還將在每個教區擁有真正獨立的主教理事會,由牧師和平信徒組成,我們將在每個教區選舉平信徒委員會,已婚男子的任命和婦女的任命等問題將得到公正的聽證會,並成為教會的變革性現實那些最需要他們的地方。

相反,天主教徒被剝奪了神父和完整的聖體儀式。剝奪他們寶貴的天主教自由的不是世俗政府,而是梵蒂岡及其同夥。

當然,梵蒂岡的不妥協態度從上帝子民手中竊取了寶貴的宗教權利,紐約樞機主教蒂莫西·多蘭和巴爾的摩大主教威廉·洛里應該集中精力,激發天主教徒為寶貴的自由和權利而戰。

1975 年至 2000 年,保羅‧蘇利斯 (Paul Surlis) 在紐約聖約翰大學教授道德神學和天主教社會教學。他現已退休,住在馬裡蘭州克羅夫頓。

23 條評論“天主教改革的阻撓

  1. 羅伯特·查倫
    六月30,2012 08處:57

    顯然有很多人想成為天主教徒,但他們不想遵循構成天主教的教會的教義。他們似乎想要魚與熊掌兼得。他們覺得教會錯了,而且一直都錯了,但他們仍然想打著「天主教」的旗幟航行。他們為什麼不加入一個更自由的基督教宗教團體,該團體採用了這些持不同政見者認為好的政策,為什麼不呢?這就像我想被稱為共產主義者,但努力讓共產黨採用資本主義。

    • FG桑福德
      六月30,2012 10處:26

      讓我想起了那個古老的灰狗巴士廣告:「把駕駛交給我們」。自由思想的天主教徒可以離開教堂,我們會照顧那些溫柔的年輕……道德。

    • 七月6,2012 15處:55

      當你說教會的教義時,你的意思是像教皇庇護九世那樣支持奴隸制,還是像約翰·保羅二世那樣譴責奴隸制。你的意思是把婚姻中的性行為視為孩子們可以忍受的必要罪惡,但沾染了罪孽或讚揚性的庇護十二世在婚姻中也一樣好。或者也許皮斯九世譴責民主,但教宗保祿六世在梵蒂岡二世的文件中與主教一起批准了民主,其中規定人民有投票權和選舉權。我可以永遠繼續下去…

      • 七月6,2012 15處:56

        教宗格列高利大帝教導說,婚姻中的性是邪惡的

  2. 喬·奧利裡
    六月30,2012 07處:26

    我完全同意保羅·蘇利斯的診斷。就像漢斯·孔一樣,他所說的話無法回答,這促使他的批評者陷入了青少年的人身攻擊——「又一個抱怨者」等等。蘇利斯是愛爾蘭最勇敢、最誠實的神學家之一,而且肯定不是抱怨者!

  3. 六月29,2012 23處:04

    1968年,教宗保祿六世召集了一個備受尊敬的委員會,就天主教會在節育方面應採取哪些政策向教宗提出建議,並收到教會應從根本上改變其反對意見的建議,但教宗保祿六世完全忽視了這一建議,相反,他發表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通諭《Humanae Vitae》,重申天主教會傳統上反對一切形式的人工節育。
    我不能代表當時離開神職的數千名其他神父,但我懷疑許多像我一樣的人在等待了天主教會改革數百年後,然後看到我們的教會繼續前進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在第二屆梵蒂岡大公會議之後,我們認為在我們有生之年沒有希望看到天主教會進行改革,這是倒退而不是前進。
    我當時不知道,但後來我了解到,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自由派教皇的短暫時期,即約翰二十三世、保羅六世和約翰保羅一世並不是自然死亡的。 http://jesuswouldbefurious.org/murderedpope.html 非常有說服力地指出,非常自由派的教宗若望保祿一世在上任僅33 天後就去世,為非常保守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騰出空間,這是很自然的事。約翰保羅二世是歷史上任期最長的教皇之一,因為自由派與其他教皇競爭。他們的對手有爭論,而不是毒藥!

  4. 傑里
    六月29,2012 18處:28

    儘管教會結束神職人員虐待行為的新方法不夠充分,天主教會採取了比任何其他組織更多的措施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將神父虐待醜聞稱為「戀童癖」也更為準確,因為絕大多數案件都是神職人員與青春期男孩之間的同性戀行為。戀童癖行為涉及青春期前的男孩。那些想讓醜聞變得更加可怕的人喜歡使用「戀童癖」這個不準確的標籤,但事實卻截然不同。

    • FG桑福德
      六月29,2012 20處:00

      未成年人就是未成年人,強姦就是強姦。你太無恥了。

      • 喬·奧利裡
        六月30,2012 07處:25

        絕大多數病例與青春期男孩無關,除非您將 11-13 歲的兒童也算入這一類別。 《傑伊報告》在這一點上也誤導了我。年齡較大青少年在虐待案件中所佔比例的正確統計數字約為 25%。

  5. 希拉里。
    六月29,2012 12處:43

    財團不斷發表的宗教廢話是什麼?

    它與「獨立調查新聞」有何關係?

    《聖經》(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故事書)充滿了虛構的故事,這些故事與其他文化中先前存在的神話和傳說密切相關,這些故事無法得到考古數據的支持,但卻受到埃及、希臘、蘇美爾和希伯來神話和文學的強烈影響。

    猶太人創造並相信所有這些高貴的東西,基督教也加入其中,使其成為真正的「搖錢樹」。

    http://books.google.cl/books?id=gBGgyJgiPw8C&pg=PA306&source=gbs_selected_pages&cad=3#v=onepage&q&f=false

    • FG桑福德
      六月29,2012 13處:35

      我的感受完全正確。

  6. 小赫伯特·A·戴維斯
    六月29,2012 12處:16

    約瑟夫·W

    我理解你對這個迷信團體的憤怒和沮喪…與其對他們生氣,不如加入「宗教自由基金會」____ffrf.org___之類的組織,並與這個等級制度作鬥爭。好人確實有迷信,可悲的是,他們繼續支持一個支持戀童癖並要求免稅的等級制度,同時反對節育和墮胎權等事情!

  7. 羅伯特·查倫
    六月29,2012 09處:24

    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和教宗本篤十六世描述為“保守派”,表明作者完全失去了客觀性。教宗本篤十六世在梵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光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阿西西的行為就足以讓他被前兩位教宗之前的所有教宗逐出教會。僅僅因為他們沒有立即拒絕所有以前的天主教教義並不意味著他們完全保守。天主教會一直堅稱教導並一直教導真理,因此,如果他們按照激進革命者的意願行事,他們就會削弱天主教會所聲稱的教導真理,從而削弱他們的權威,因此他們試圖在為了迷惑“信徒” 。為什麼「保守」這個詞會受到這樣的譴責?自由派「改革者」難道沒有竭盡全力「保存」他們所引入的變革嗎?看看作者如何在他認為與他認為梵二所引入的觀點不一致的問題上採取「保守」立場。梵蒂岡二世,無論男孩或女孩,畢竟被正式指定為「教牧」委員會,而不是教義委員會,因此不應該定義任何教義。但「美國主義」精神是強大而令人陶醉的。 「美國主義者」認為,教會應該像民主國家一樣運作,由人民決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好、什麼是壞。畢竟,把基督釘在十字架上是一個民主的決定。我們都看到我們國家的發展方向。還有擁抱現代主義的聖公會的例子。這就是這些「天主教」神學家希望教會走的路嗎?我確信,他們可能認為,如果他們擁有上帝所擁有的所有力量,他們就可以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 FG桑福德
      六月29,2012 12處:27

      天主教會是一個政治組織,而不是一個宗教組織。它擁有自己的國務院,並擁有發達的情報和間諜機構。 「現代主義危機」是一個古老且有據可查的故事,還有教會中的反民主和反美國主義。即使在今天,「反現代主義誓言」仍然是一項要求,並且仍然是一種即使在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政權下也無與倫比的思想控制形式。庇護十世反對現代主義的運動是由翁貝托·貝尼尼發起的,他說:「歷史只不過是不斷絕望的嘔吐嘗試。對於這種人,只有一種補救辦法:宗教裁判所。」皮奧·諾諾的言論充分證明了梵蒂岡抵制意大利的民主化,他提到了“對民主的無恥背叛”,並威脅將其逐出教會。選民。在他的「錯誤大綱」中,他斷言「羅馬教宗應該與進步、自由主義和現代文明調和」是一個嚴重錯誤。順便說一句,他有一個名叫埃德加多·莫塔拉的猶太男孩被教皇警察綁架。他把這個男孩當成玩物,醜聞激怒了全世界。 《紐約時報》就此主題發表了二十篇社論。奧地利的弗朗茨·約瑟夫和法國的拿破崙三世都呼籲釋放這個男孩,但教宗不肯讓步。天主教會的卑鄙不公正行為至今仍在繼續,本文緊接著梵蒂岡洗錢醜聞之後。但教會的支持者,就像這篇評論的作者一樣,假裝虔誠,他們虛偽地渴望忽視歷史和現實,以便為教會所代表的對人類的侮辱辯護。和貝尼尼一樣,他無疑會讓我們受到宗教裁判所的折磨,以維護他道貌岸然的觀點。或者說,實際上,他們只是貪婪和權力,而不是他們尋求延續的虔誠?歷史清楚地回答了這個問題。難怪他們鄙視歷史學家。誰在搞迷惑:你還是歷史學家?

  8. 約瑟夫·W
    六月28,2012 23處:34

    然而,性虐待並不僅僅由天主教會壟斷。事實上,美國人是世界上兒童性虐待最多的人。根據家庭研究委員會的說法:「每年,就在我們眼皮底下,有 100,000 萬名美國兒童成為性販運者的受害者。毫無疑問,這不僅僅是「那邊」的問題。這些令人髮指的罪行就發生在我們自己的後院。
    -
    是的。 「發生在我們自己後院」的部分犯罪行為是天主教神父所為。美國天主教神父。

    家庭研究委員會在虐待兒童問題上也有自己的問題。不要忘記,FRC 花了很多時間忽視校園霸凌,尤其是 LGBT 兒童的霸凌(甚至“支持”這樣的想法:如果霸凌者可以聲稱他們只是遵循自己的“宗教信仰”,那麼霸凌行為就應該受到保護) )。

    他媽的宗教。去他媽的宗教羊群,他們讓那些喜歡傷害兒童和青少年的病態扭曲的混蛋們得逞。

  9. 約翰·R.
    六月28,2012 22處:48

    聽起來更像是抱怨的陳腔濫調。聖公會也有自己的性醜聞,所以你認為調和主義可以防止性醜聞的理論是廢話。

    如果你更喜歡堅持異教而不是跟隨基督,那是你的事。

    • 喬許金博爾
      六月29,2012 00處:07

      一次又一次,那些指出戀童癖在其他教會或社會中發生的人都沒有抓到重點。讓我再嘗試一次。正是掩飾才是教會的羞恥。是的,對兒童的攻擊和強姦是可怕的、可怕的。獨身和對正常性發展的不自然阻礙似乎不可能沒有影響到多少牧師的參與。但使 RCC 如此超越蒼白,並給教會的靈魂蒙上如此深的污點的是,其餘的領導層願意掩蓋它,並將這些迂腐的怪物轉移到新的受害者身上。正是秘密的教士文化讓這一切得以發生。正是因為這個封閉的秘密社團,才得以掩蓋這麼久。正是 RCC 始終不承認自己在這些罪行中的共謀,才讓恥辱繼續存在。

      • 艾薩克·霍普
        七月7,2012 01處:21

        同意。教會的恥辱在於它無法採取任何適當的行動來解決性虐待問題。 「黑暗中的一切,終將被帶入光明」。這可能會帶來恥辱,也可能帶來正義。合議庭將使世界各地的當地教會能夠審查領導層的行為,並確保它們符合基督教的原則。這可能不會立即阻止虐待行為的發生,但會改變神職人員的文化,這是確保虐待行為在未來結束的一步。

      • 艾薩克·霍普
        七月7,2012 01處:30

        啊,還有一件事,迂腐意味著「過度關注規則、程序或細節」。直譯大概是「小知識而自誇」。所以也許我很迂腐,但看到好話被誤解是很痛苦的。 :)

    • 科林·史密斯
      六月29,2012 02處:43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選擇呢?一種中世紀迷信對另一種迷信。到底為什麼要宗教?難道你還不夠成熟,可以過著沒有另一個父親、沒有無法證明的命題、沒有無知和儀式的生活嗎?現在是人類擺脫宗教的時候了。我遇到的所有相信「聖父」的人還是孩子。這就是為什麼他們需要一個權威人物來告訴他們如何生活。這全是迷信的胡言亂語,一個植根於古老且相互矛盾的文本的童話故事,只不過是道聽途說。沒有宗教,互相殘殺的衝動就會減少。你只需看看那些從宗教中獲益的人……牧師、拉比和毛拉,他們比其他人獲得了權力、尊重、財富和地位。誰比西岸拉比更少暴力。「去殺掉阿拉伯人,孩子們…我說沒關係,我和上帝說話」。人類只有拋棄宗教並採用人文主義才能進步……這是唯一的文明生活準則。

      • FG桑福德
        六月29,2012 08處:41

        太棒了!神職人員是一群卑鄙的寄生蟲。梵蒂岡的《塞爾維亞協約》加劇了敵意,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隨後梵蒂岡介入了《凡爾賽條約》的實施。然後,那個自私自利的混蛋帕切利簽署了《帝國協約》,賦予了納粹合法性。他成為教皇,對德國正在發生的眾所周知的事情視而不見。然後,戰爭結束後,天主教會成為所謂「鼠線」的主要推動者,幫助納粹分子利用紅十字會和梵蒂岡護照逃往南美洲。看看他們為猥褻兒童所使用的可憐藉口:獨身。我說廢話!這些都是變態,獨身不是藉口。他們被這種生活方式所吸引,將其視為一種掠奪性策略。沒有人會在意一個絕望的牧師出去招妓。但不,他們必須捕食兒童。他們就是那些手無寸鐵、容易受騙的人的寄生蟲和施虐者。順便說一句,進行調查的同一個辦公室仍然存在於梵蒂岡。他們所做的只是改變名字。卑鄙。極其卑鄙。

    • 七月6,2012 15處:47

      有趣的是,東方儀式的已婚天主教神職人員並沒有捲入涉及兒童的性醜聞。然後是九世紀的奧克斯拉夏貝爾議會,公開承認墮胎和殺嬰是由修道院中的獨身神職人員犯下的。該議會的主教烏爾里希以理性和聖經的名義主張教會進行自我清洗避免這種過度行為並允許牧師結婚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