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的青睞和恐懼

獨家: 聯邦法院的意見顯示,《紐約時報》2004 年大肆報道喬治·W·布希總統未經授權竊聽美國人的報道並不是孤例。羅伯特·帕里報道稱,一年前,《紐約時報》屈服於白宮的另一項要求,取消了一篇有關伊朗核計劃的敏感報道。

羅伯特·帕里

2011 年 6 月 30 日

與大多數美國報紙一樣,《紐約時報》以其「客觀性」而自豪。 《泰晤士報》甚至吹噓自己「沒有恐懼或偏袒」地印刷新聞。但現實卻大不相同,尤其是在過去十年,《紐約時報》同意隱瞞布希 43 屆政府認為過於敏感的有新聞價值的資訊。

這種模式的一個新例子被埋在 時報文章 週三,向《泰晤士報》記者詹姆斯·里森(James Risen)發出傳票,該傳票涉及他收到有關美國破壞伊朗核研究的秘密行動的洩密事件,里森在其2006 年的書中發表了這一披露, 戰爭狀態.

在周三的文章中,《泰晤士報》報道稱,應喬治·W·布希國家安全顧問康多莉扎·賴斯和中央情報局局長喬治·特尼特的要求,該報新聞主管於2003 年同意刪除里森有關秘密行動的文章。

而且,這並不是《紐約時報》近年來唯一一次屈服於白宮壓力,以國家安全為由隱瞞資訊。

2004 年總統大選之前,《泰晤士報》的編輯們手上有另一則《崛起》的報道,內容是關於布希未經授權對美國人進行竊聽的,但他們還是在布希的要求下以國家安全為由對它進行了猛增。一年多後,《泰晤士報》直到 2005 年 XNUMX 月才發表了竊聽故事,當時它得知 Risen 也將這些資訊包含在 戰爭狀態.

《紐約時報》高層的結論是,與其冒著激怒白宮的風險公佈竊聽訊息,不如因坐擁一篇極具新聞價值的報道(後來獲得了普立茲獎)而遭受尷尬。

但這兩起案件的新聞要點是,《紐約時報》的行為並不“客觀”,只關心事實和公眾的知情權。毫無疑問,它表現出“青睞”,也很可能表現出“恐懼”。

Whatever your personal feelings about Iran, the obvious truth is that if the identities of the nations involved in the nuclear-related covert action were reversed, the Times would not have hesitated to expose the treacherous behavior of Iran (in trying to sabotage a US nuclear程式).事實上,《紐約時報》很可能會譴責伊朗的魯莽行為,即使不是戰爭行為。

透過在伊朗成為目標時大肆報道,《泰晤士報》表明它加入了白宮的反伊朗運動,就像《泰晤士報》高層追隨布希的伊拉克戰爭潮流一樣。此外,《紐約時報》也讓其「愛國」和「強硬」的願望壓倒了其新聞原則。

鋁管騙局

臭名昭著的是,《泰晤士報》在 2002 年發表了一篇虛假頭版文章,聲稱伊拉克已獲得用於建造核離心機的鋁管,而實際上這些管子並不適合用於該用途。

然而,《紐約時報》的虛假報道極大地推動了布希基於對秘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庫存的懷疑而無端入侵伊拉克。國家安全顧問賴斯和其他高級官員引用鋁管的故事來警告美國不能讓「確鑿的證據成為蘑菇雲」。

賴斯在壓制瑞森關於在伊朗核計畫中植入功能失調設計的秘密行動的文章中也發揮了作用,瑞森認為,當伊朗發現故意錯誤但受益於其中的真正技術時,這項行動適得其反。

本週,在一份聯邦法院意見中,涉及對前中央情報局僱員杰弗裡·斯特林(Jeffrey Sterling)向Risen 洩露伊朗行動消息的指控,法官Leonie Brinkema 寫道,2003 年XNUMX 月,賴斯和特尼特會見了Risen 和時任《泰晤士報》華盛頓分社社長吉爾·艾布拉姆森要求《泰晤士報》不要報道中央情報局破壞伊朗核計劃的報道。

就在布希入侵伊拉克一個月後,總統在民調中名列前茅,美國愛國熱情高漲,《泰晤士報》屈服於政府的要求。

2004年,白宮也曾提出類似的要求,當時白宮呼籲《泰晤士報》壓制瑞森關於布希政府未經授權竊聽涉嫌與海外恐怖嫌疑人通信的美國人的報道。

這兩起案件的主要區別在於,一年多後,《泰晤士報》在得知瑞森將在他的書中揭露這個秘密後,對竊聽故事進行了逆轉。

然而,這兩種情況的新聞觀點仍然相同。 《紐約時報》的行為並不客觀或中立。這不僅僅是報道新聞。它正在偏袒任何一方。

簡單的事實是,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美國主要新聞機構經常站在支持美國外交政策並反對美國已知對手的一邊。顯得「愛國」或至少不「不忠誠」的目標勝過新聞原則。

“對國家有利”

在我擔任華盛頓記者的三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我在我工作過的主流新聞機構(包括美聯社和新聞周刊)中反覆看到了這一現實。資深編輯經常幻想自己在以最有利於美國政府的方式編造故事,而不是簡單地寫出內容,從而「對國家有利」。

雙重標準很常見。例如,讓編輯批准一篇指控尼加拉瓜桑地諾政府販毒的報道很容易(儘管證據很少甚至不存在),但需要一場激烈的戰鬥(和大量確鑿的證據)才能說服編輯我們來聽聽羅雷根總統的寵物尼加拉瓜反對派叛軍走私古柯鹼的故事。

原因很明顯。即使針對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的指控完全是捏造的,報道也不會產生任何有意義的影響。然而,如果反可卡因證據有哪怕是最輕微的缺陷,後果將是嚴重的。因此,明智的職業策略是接受第一個指控並避免第二個指控。

其他時候,關於是否公開美國國家安全機密的強烈呼籲可能是非常困難的決定。政府將始終堅稱生命處於危險之中,如果你發表的故事導致有人受傷或死亡,政府將威脅要指責你。坦白說,記者很難準確評估其中的風險。

但政府常常誇大危險。

1985年,我是第一個公開指出白宮助手奧利佛·諾斯是為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裝安排秘密(可能是非法)支持的關鍵人物的記者。然而,當《泰晤士報》對我的美聯社報道進行後續報道時,該報默許了白宮的要求,為了諾斯的安全而省略了他的名字。 《泰晤士報》的報導僅提到了一位未透露姓名的美國政府官員。

對《紐約時報》來說,保護諾斯身分的決定可能是安全的政治遊戲,而不是與美聯社一起點名諾斯。 《泰晤士報》的編輯和記者無疑在雷根領導的白宮中贏得了一些加分,並可能因他們的「愛國主義」而受到讚揚。

但《紐約時報》的決定對當時不斷演變的伊朗門醜聞產生了影響,諾斯是其中的核心人物。透過排除他的名字,《泰晤士報》實際上保護了他繼續在法律之外、在黑暗中運作的能力,而不是讓他因為可疑的行為而陷入困境。

最終,美國和諾斯的老闆雷根總統可能因《紐約時報》放棄提名諾斯而受到損害。 1986 年底公開的伊朗門醜聞是雷根總統任內最嚴重的國家安全醜聞,並使該國瀕臨另一場彈劾之戰。

洛克比爆炸事件

然而,直到今天,《紐約時報》和其他美國主要新聞媒體仍在繼續調整其對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問題的報道,以適應華盛頓官方制定的總體框架。主流記者很少會偏離太遠。

例如,《泰晤士報》和其他媒體普遍宣稱,利比亞特工可能是在穆阿邁爾·卡扎菲上校的命令下,於 103 年在蘇格蘭洛克比上空炸毀了泛美 1988 飛機,造成人員死亡。 270人。

然而,任何關注該案的人都知道,2001 年蘇格蘭特別法庭對利比亞特工阿里·邁格拉希 (Ali al-Megrahi) 的定罪非常可疑,與其說是正義行為,不如說是政治妥協。另一名利比亞人被判無罪,蘇格蘭法官被判無罪 告訴 達特茅斯政府教授 Dirk Vandewalle 談到「法庭為了定罪而承受的巨大壓力」。

2007年,在梅格拉希的一名關鍵證人的證詞被懷疑後,蘇格蘭刑事案件審查委員會同意重新考慮該定罪,認為這是嚴重誤判。然而,2009 年,當蘇格蘭當局在邁格拉希被診斷出患有晚期前列腺癌後,出於人道主義原因釋放了他時,審查進展緩慢。

梅格拉希為了獲得提前釋放而放棄了上訴,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有罪。他繼續堅稱自己無罪,客觀的記者團將反映對他奇怪的信念的懷疑。 【詳情請見Consortiumnews.com的“三個致命的戰爭神話。“]

畢竟,洛克比事件不僅僅是一個歷史謎團。這是美國及其北約盟國堅持要求在透過談判解決利比亞持續內戰之前必須將卡扎菲趕下台的核心原因之一。

在強調首先驅逐卡扎菲的必要性時,巴拉克·奧巴馬總統在周三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到了洛克比爆炸事件,這一假定的“事實”可能讓白宮記者點頭,但很可能不是真的。

這給我們帶來了一個關鍵問題,即美國記者站在美國官員一邊向美國人民提供資訊:這真的「對國家有利」嗎?

到目前為止,歷史應該告訴我們,對美國人民來說,了解他們的政府在做什麼往往比被留在黑暗中更好,因為他們可以被聰明的宣傳者引導,並受到同謀的新聞媒體的幫助和慫恿。

事實上,當《紐約時報》和其他美國新聞媒體以這種方式行事時,它們造成的傷害可能比專制政權的宣傳機構更大,因為來自這些政府喉舌的「新聞」會被閱讀和看到的人打折扣。

早在 1980 世紀 XNUMX 年代,我就對愛德華·蘭斯代爾 (Edward Lansdale) 將軍進行了電話採訪,他是中央情報局 (CIA) 的著名宣傳員和關鍵人物的模特。 醜陋的美國人。 蘭斯代爾告訴我,宣傳的真正技巧不是在已知受控制的管道植入故事(因為那時一個人的防禦力就會增強),而是將虛假訊息傳播到公眾認為獨立的場所。

蘭斯代爾說,這樣一來,公眾的防禦就會降低,宣傳也會更有效。

[有關這些主題的更多信息,請參閱 Robert Parry 的 保密與特權 頸深,現在以僅 19 美元的折扣價提供兩本書套裝。 有關詳細信息, 點擊這裡。]

羅伯特·帕里在 1980 年代為美聯社和新聞周刊報導了許多關於伊朗反對派的故事。 他的最新著作, 頸深:喬治·W·布什的災難性總統任期, 是和他的兩個兒子 Sam 和 Nat 一起寫的,可以在 頸深書網. 他之前的兩本書, 保密與特權:布什王朝從水門事件到伊拉克的崛起 失落的歷史:反對派、可卡因、媒體和“真理計劃” 那裡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