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喬治·W·布希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中繼續緩慢失敗,巴拉克·奧巴馬本質上尋求一個“體面的間歇期”,這樣損失就不會歸咎於他和民主黨。但勞倫斯戴維森問道,美國人需要做什麼才能最終開始對失敗的外交策略進行全面重新評估。
作者:勞倫斯‧戴維森
2011 年 6 月 25 日
2009 年 XNUMX 月,美國總統歐巴馬 (Barack Obama) 美國承諾“增兵阿富汗” 預計在 30,000 個月內增派 18 萬名士兵,以實現具體的「狹義」目標,其中主要是「擾亂、瓦解和擊敗基地組織及其極端主義盟友」。
22月XNUMX日,總統報告說,這項使命已經完成,「戰爭的浪潮正在退去」。於是,他宣布 撤離約33,000人 從現在到2012年底的部隊。
並非巧合的是,一個 皮尤中心民意調查 剛出來表示 56% 的美國人已經厭倦了阿富汗戰爭。當然,即使宣布撤軍,根據歐巴馬的時間表,大約68,000名美軍仍將留在阿富汗,直到2014年底。屆時,阿富汗戰爭將「以負責任的方式結束」。
共和黨的回應 歐巴馬的聲明各不相同。總統候選人米特·羅姆尼等一些共和黨人從同一項民意調查中得到暗示,這無疑鼓勵了總統的決定,並表示他們贊成迅速撤軍。
然而,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眾議員麥克羅傑斯等人則反對歐巴馬的時間表,認為歐巴馬透過操縱軍隊數量來玩弄政治。這些多重回應意味著無論發生什麼,共和黨人總是可以說「我們告訴過你了」。
美軍指揮官 阿富汗人對撤軍並不滿意。他們聲稱,此時撤出增援部隊會削弱在赫爾曼德省和塔利班據點的其他省份“鞏固脆弱成果”
這一點可能是正確的,但基於這樣的假設:「收益」可能不只是「脆弱」。
另一方面, 阿富汗指揮官, 阿富汗國防部的穆罕默德·查希爾·阿齊米將軍等人宣稱,阿富汗軍隊將「填補」美國撤軍造成的空缺。 「我們已經準備好了,」他說,儘管他可能和美國同行一樣天真。
對於那些真正了解阿富汗現代歷史的人來說,這一切聽起來有點不真實。如果仔細考慮這段歷史,就會使美國在該國的整個冒險之旅變得有問題。
在艾米·古德曼最近的節目採訪中 現在民主!, 中東學者胡安‧科爾 表示「美國領導人往往不擅長歷史」。他指出,英國在 19th 世紀之交在阿富汗敏感地區有“數萬軍隊”,無法安撫他們。
當然,俄羅斯人的類似努力也失敗了。
科爾說,一支“相對臨時的……小型美國遠徵軍能夠進入其中一些省份並對其進行長期改造的可能性有多大?”我一直認為這不太可能。”
事實上,過去是,現在仍然是。
以下是其他一些需要考慮的要點:
——就基地組織在阿富汗的勢力而言,它早已不再是阿富汗戰爭的因素。甚至早在 2009 年 XNUMX 月,當歐巴馬總統宣布「增兵」時, 美國情報機構估計 阿富汗的基地組織成員人數不超過 100 人。
因此,即使在奧薩馬·本·拉登死之前,阿富汗戰爭與其說是針對基地組織,不如說是針對「其極端主義盟友」。
——這些「極端主義盟友」是誰?好吧,他們就是塔利班。但正如「他們」所暗示的那樣,塔利班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團體。他們有很多組。
正如科爾告訴艾米·古德曼的那樣,“美國所說的塔利班是四五個不同的組織,他們不一定都是奧馬爾毛拉人。”毛拉‧奧馬爾是 2001 年美國入侵阿富汗時負責阿富汗事務的人。
從一開始。美國領導人傾向於將所有這些因素與蓋達組織混在一起。當然,小布希的人把他們混為一談。
9 事件後,阿富汗政府回應布希交出賓拉登的要求,要求提供他參與這些可怕攻擊的證據,但布希派甚至懶得回應。所有這些人對他們來說都是一樣的,他們只是發動了入侵。
——今天,誰與奧馬爾毛拉在一起、誰不在身邊並不重要。塔利班所有派係都反對美國對其國家進行幹預,也都反對坐擁喀布爾的腐敗且無能的美國盟友卡爾札伊總統。他們知道,如果沒有美國作戰部隊的存在,他們就有能力推翻他的政府。
——在這方面,歐巴馬總統也知道,從現在到2014年,美國無法讓喀布爾政府夠強大、夠受歡迎來生存。 他都告訴我們 蓋達組織幾乎被擊敗 「我們不會試圖讓阿富汗成為一個完美的地方。我們不會無限期地維持街道治安或山區巡邏。這是阿富汗政府的責任。”
這些並列的陳述反映出,將美國人一直認為是同一件事分開的努力還很微弱。總統建議,我們可以擊敗蓋達組織,但阿富汗仍然會落入塔利班派系之手。他開始告訴我們這一點,因為事情就是這樣。
——然而,歐巴馬將盡其所能地表現出削減開支的樣子。他當然不想看到另一場越南式的撤退。他希望盡量減少民主黨因失敗而受到指責的可能性。
因此,無論是伊拉克還是阿富汗,他的目標都是實現「負責任的結局」。在那之後,如果伊拉克最終與伊朗結盟,或重新陷入遜尼派、什葉派、庫德人的宗派內戰,那將是當地人的錯。
而且,2014年之後,當喀布爾落入某種形式的「塔利班」政府和/或重新陷入普什圖族與該國各少數民族之間的宗派內戰時,卡爾札伊將承擔責任。因此,「負責任的結束」其實無非就是有序撤軍。
那會是什麼 真 「負責任的目的」意味著什麼?這將涉及總統和國會對過去 50 年美國外交政策的有意義的反思。
如果他們進行深入而客觀的思考,他們就會得出一個相當明顯的結論:如果說越南、伊拉克和阿富汗能教會我們什麼的話,那就是導致我們陷入此類災難的現行政策需要認真審查和修改。
不幸的是,完全沒有跡象表明我們的任何領導者都處於這條學習曲線上。歐巴馬總統倉促跳入現在利比亞的泥潭,顯示他非常願意繼續其前任的機會主義戰爭政策。
而且,幾週前國會對以色列總理本傑明·內塔尼亞胡的可恥表現告訴我們,政府部門陷入了深深而危險的陳規之中。
這種狹隘的視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外交政策只是改變形式的國內政策。它源自於本土的系統性政治和意識形態態度。
我們不斷地全速衝下懸崖,因為我們是被從後面推,而不是從前面拉。這意味著,儘管歐巴馬可能相對優雅地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但災難性的外國冒險不會有「負責任的結局」。
定義我們外國「利益」的國內遊說團體將要求這些。
怎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國家的做事方式?
政黨、政府官僚、根深蒂固的遊說團體和意識形態觀點都是重大而沉重的事情。它們在時間和空間中以直線移動(也許這是傳統)並且不會輕易改變方向。
事實上,需要一股強大的力量以某種角度介入才能使這些機構轉向某種真正的新路線。大多數情況下,如此強大的力量是負面的,是美國尚未面對的某種嚴重災難。
作為一個國家,它如此固步自封,如此傲慢和自以為是,以至於在過去幾代人的時間裡,它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軍事失敗,幾乎破產,但仍然沒有改變對外國事件的反應模式。這真是個奇蹟!
約翰戴維斯,17 歲th 世紀英國詩人曾說過,人們學到的東西很少,但忘記的卻很多。
大多數美國人對外交事務一無所知。這對他們來說都是一個謎,他們很樂意將國民生活的這一部分讓給政客和遊說者,一犯錯就忘記了。
照這樣下去,美國不會轟轟烈烈地出去。這只是致命的嗚咽。
勞倫斯·戴維森是賓州西切斯特大學的歷史學教授。他是 外交政策公司:將美國的國家利益私有化; 美國的巴勒斯坦:從貝爾福到以色列建國的民眾和官方看法和 伊斯蘭原教旨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