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類別: 非洲

觀看:金磚國家峰會令人失望

週四結束的約翰內斯堡金磚國家峰會吸收了六名新成員,但在其他方面未能達到其應有的效果,正如喬治·加洛韋的《護城河》這一集所解釋的那樣。

尼日爾人民希望打破逆來順受的局面

維傑·普拉沙德(Vijay Prashad) 寫道,薩赫勒地區的大多數國家在1960 年擺脫直接殖民主義之前,都處於法國統治之下近一個世紀,但後來又陷入了至今仍持續存在的新殖民主義結構。

尼日政變轉向波拿巴主義

尼日面臨的是「混亂」局勢,而不是革命局勢。也許,某些波拿巴主義元素是顯而易見的——當然,對此有很多指責,MK Bhadrakumar 寫道。 

金磚國家與世界平衡

維傑·普拉沙德(Vijay Prashad)寫道,整個金磚國家計畫的核心問題是處於新殖民體系另一端的國家能否透過相互貿易與合作擺脫束縛。

尼日遠非典型的政變

維傑·普拉沙德寫道,法國和美國似乎更傾向於在莫三比克採用「盧安達」式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派遣軍隊應對政變。只有這次西非經共體才會使用武力。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戰鬥力量”

威廉·J·阿斯托雷 (William J. Astore) 寫道,稱其為新的美國孤立主義。只是這一次,這個國家雖然對其「卓越」的軍隊感到自豪,但卻擺脫了戰爭本身帶來的痛苦和可怕的代價。

尼日拒絕基於規則的秩序

巴德拉庫馬爾 (MK Bhadrakumar) 寫道,隨著多極化趨勢讓非洲人勇敢地面對新殖民主義剝削,法國和美國對尼日政變的民眾支持感到措手不及。